南峰
,
许一
,
高飞
,
徐滨士
,
吴毅雄
,
唐新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凹凸棒石热处理产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的减摩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经700℃热处理后,生成少量SiO2;900℃热处理后,凹凸棒石分解生成MgSiO3和SiO2,但粉体形貌均未发生变化.通过摩擦化学作用,凹凸棒石能够促使磨损表面生成光滑平整的修复层,从而显著改善润滑油的减摩抗磨...
关键词:
凹凸棒石
,
热处理
,
摩擦学性能
,
修复层
于鹤龙
,
徐滨士
,
许一
,
王晓丽
材料导报
综述了纳米铜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摩擦学作用机理及自修复性能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粒径、添加量、摩擦条件、润滑介质及材料特性等因素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纳米铜颗粒
,
润滑油添加剂
,
摩擦学性能
,
自修复
刘谦
,
徐滨士
,
许一
,
李新
,
史佩京
,
于鹤龙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5.02.004
利用T-11摩擦磨损实验机进行了用纳米铜添加剂润滑的摩擦磨损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形貌分析,利用能谱仪进行了磨痕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磨痕表面形成了富含Cu元素的表面膜,静止上试样的磨痕表面比运动的下试样表面形成的薄膜厚,在摩擦表面有原始微损伤(磨削沟槽)的部位边缘有明显的...
关键词:
纳米Cu
,
表面分析
,
成膜机理
张保森
,
徐滨士
,
许一
,
巴志新
,
王章忠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机械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镧/蛇纹石复合微粉,通过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和借助SEM、XRD和FTIR等对热处理产物表征研究了纳米氧化镧对超细蛇纹石微粉热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镧对蛇纹石微粉的热相变具有显著的催化效应.虽然其未改变蛇纹石微粉脱羟反应的3个特征阶段及主控机制,但能够与[S...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镧
,
蛇纹石微粉
,
热相变
于鹤龙
,
许一
,
史佩京
,
徐滨士
,
王晓丽
,
刘谦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10.009
采用端面摩擦磨损实验机考察了表面修饰纳米铜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SEM,EDS和纳米压痕仪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形貌、元素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铜颗粒能够显著改善石油基础油650SN的抗磨减摩性能,降低摩擦表面温度.这主要是由于纳米铜颗粒在摩擦过程中在摩擦表面熔化、润湿摩擦副基体并...
关键词:
纳米铜颗粒
,
摩擦学性能
,
铜保护膜
张保森
,
许一
,
徐滨士
,
高飞
,
史佩京
,
张博
功能材料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一种层状硅酸盐润滑材料,利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5钢摩擦副的自修复效应,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及纳米硬度仪(Nano-hardness indenter)对自修复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其减摩抗磨及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层状硅酸...
关键词:
矿物微粉
,
自修复
,
摩擦磨损
,
机理
刘谦
,
徐滨士
,
许一
,
史佩京
,
于鹤龙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4.z1.046
利用T-11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纳米铜自修复添加剂摩擦磨损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形貌观察,利用能谱仪进行了磨痕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磨痕表面形成了富含铜元素的修复膜,静止上试样的磨痕表面比运动的下试样表面形成的薄膜厚,在摩擦表面有原始微损伤(磨削沟槽)的部位边缘有不连续的铜膜...
关键词:
纳米铜
,
自修复
,
成膜机理
陈永雄
,
徐滨士
,
许一
,
朱子新
,
刘燕
材料导报
热喷涂Zn-Al合金涂层技术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防腐技术.介绍了近年来分别利用火焰喷涂技术和电弧喷涂技术制备Zn-Al合金涂层及其喷涂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了涂层的形成及其耐蚀机理,并展望了热喷涂Zn-Al合金涂层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热喷涂
,
涂层
,
Zn-Al合金
,
防腐蚀
许一
,
张保森
,
徐滨士
,
高飞
,
史佩京
功能材料
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了纳米铜/蛇纹石复合润滑材料,利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借助纳米压痕仪(nano-in-dente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及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减摩抗磨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润滑材料具有优异的...
关键词:
矿物微粉
,
纳米铜颗粒
,
添加剂
,
摩擦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