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拥军
,
陈白珍
,
袁艳
,
李义兵
功能材料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 采用直接挥发法制备无纺布增强型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聚合物电解质, 并以锂为负极制备了聚合物电池.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对所制聚合物膜性能进行了表征,用充放电实验对所制聚合物电池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挥发法制得的聚合物膜孔穴丰富,微孔呈蜂窝状,吸液率为280%,电化学稳定窗口为4.5V,浸取电解液后室温离子电导率为1.5mS/cm;以LiCoO2为正极制得的聚合物电池0.1C充放电, 放电平台为3.9V左右, 首次放电容量为137.5mAh/g,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134mAh/g以上,充放电库仑效率高于95%,0.5C放电时放电平台为3.7V,0.5和1C放电分别能保持0.1C放电容量的96%和93%.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
锂离子电池
,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
离子电导率
卢海
,
袁艳
,
杨庆浩
,
后振中
,
赖延清
,
刘业翔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1.001
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和绿色环保的储能体系,锂硫电池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但是其当前存在的活性材料利用率低、循环性能差、自放电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用化进程。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锂在电解液中的溶解与穿梭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人们起初多从改性正极材料入手开展研究工作,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步意识到锂硫电池的另一关键部件———有机电解液亦极大影响着电池性能,因此电解液研究近年来开始备受关注。首先分析了锂硫电池电解液的基本设计理念,然后详细论述了近几年在锂盐、有机溶剂、离子液体、添加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简要展望了电解液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锂硫电池
,
电解液
,
有机溶剂
,
离子液体
,
添加剂
卢海
,
袁艳
,
覃富荣
,
张凯
,
赖延清
,
刘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选择4种结构相似但链长不同的链状醚(Gn,n=1~4)和环状醚1,3-二氧戊环(DOL)作为锂硫电池的电解液溶剂,研究不同的醚种类及组成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溶剂性质与锂硫电池性能之间可能存在的内部联系.结果表明:高黏性溶剂会降低锂硫电池的低电位放电平台;使用纯链状醚作溶剂时,溶剂的施主数(DN值)与锂硫电池性能密切相关,锂硫电池在高DN值溶剂中虽易发生过充、库仑效率低,但若控制DN小于19时,锂硫电池循环期间放电容量更高.因此,在合理范围内,增加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有利于提高活性材料的利用率;而当引入DOL与链状醚混合使用时,金属锂/电解液的界面性质一定程度上决定锂硫电池的性能水平,DOL由于成膜作用可以降低界面阻抗、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且锂硫电池容量与库仑效率均随混合溶剂中DOL含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但DOL含量不宜过高,锂硫电池在适中的混合溶剂配比下才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关键词:
锂硫电池
,
电解液
,
醚
,
溶剂
,
电化学性能
朱小斌
,
袁艳
,
张泰山
钢铁
以热处理加热炉为控制对象,设计了以80C196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模糊控制器的各功能模块,深入研究了规则自寻优模糊控制算法,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实际应用.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本系统控制方案合理,工作可靠性较高,控制算法先进,具有自学习功能,跟踪性能好,稳态精度高,超调量小,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关键词:
模糊控制
,
规则自寻优
,
热处理加热炉
,
微控制器
袁艳
,
陈白珍
,
陈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升华硫粉为原料,采用液相沉积法在水溶液体系下制备纳米硫材料。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纳米硫的合成条件进行分析与优化;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分析等方法对所制备纳米硫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以甲酸为沉淀剂、PEG-400为分散剂、多硫化钠溶液浓度为0.2 mol/L的合成条件下,可制备出粒径范围为50~80 nm、平均粒径约65 nm且分散性较好的类球形纳米硫材料。基于该纳米硫组装的锂/硫电池在0.054 mA/cm2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050 mA?h/g,经1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可保持初始容量的70%左右(700 mA?h/g)。本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合锂/硫电池用纳米硫材料的工业化制备。
关键词:
纳米硫
,
锂/硫电池
,
液相沉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