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氟代聚丙烯酸酯的合成与膜形貌及疏水性能

安秋凤 , 袁俊敏 , 王前进 , 付永山 , 贾顺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过氧化苯甲酰作用下,利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与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的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氟代聚丙烯酸酯(FBDH),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其结构、成膜性及膜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察尺寸为50 nm、扫描范围为5 μm×5μm条件下,观察所合成的FBDH微观上会表现出一种相分离结构,在其表面有众多凸起峰状物存在.将FBDH附着固化在棉纤维织物表面,可明显改善织物的疏水效果,并使水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38.5°;而用1%硅溶胶对棉纤维先进行粗糙化处理再附载FBDH,则有助于产生超疏水效果,且能使处理后织物表面的接触角达到153.6°.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酯 , 防水 , 棉织物 , 形貌

仿生超疏水棉织物的制备与表面分析

王前进 , 安秋凤 , 刘岳 , 李献起 , 袁俊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荷叶表面微/纳米结构为参考模型,先用硅溶胶处理天然棉织物,再用N-β-氨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1)对其进行修饰,获得了微/纳米二元粗糙的超疏水织物,水滴在该织物表面接触角可达160.5°.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发现超疏水纤维表面存在大量均匀分布的纳米微凸体.接触角分析表明织物织造过程中形成的微米级粗糙度和ASO-1膜的存在是织物疏水的主要原因,纳米微凸体能减少纤维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水在纤维表面的接触角,使织物由疏水转变为超疏水.最后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证实了纤维表面SiO2粒子和ASO-1膜的存在.

关键词: 超疏水 , 棉纤维 , 氨基硅 , 硅溶胶

硅烷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

亢玲娟 , 安秋凤 , 王前进 , 袁俊敏 , 刘爽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1.01.002

在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作用下,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醇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硅烷改性的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FL-HDV).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FLHDV主组分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乳液的成膜表面成分进行分析和表征,并讨论了硅烷改性前后及不同的整理工艺对其在涤纶织物上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用硅烷改性的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FLDH)对比,硅烷改性可以提高含氟聚合物的交联度,进而增加织物的拒水拒油性.XPS分析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在涤纶纤维表面明显存在有FLHDV膜,使得纤维与空气的界面上富集着疏水的含氟链段,而硅氧基团与纤维表面结合,从而赋予涤纶良好的拒水拒油性.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一浸一轧工艺处理的织物具有更高的拒水拒油等级,且弯曲刚度略低,柔软度较好.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酯 , 硅烷改性 , 乳液聚合 , 拒水拒油 , 涤纶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