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
,
郭瑞
,
蓝明艳
,
王灿
,
唐谟堂
,
杨建广
,
杨声海
,
唐朝波
,
鲁君乐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612
针对铁粉置换沉积海绵铋所得铋粉品位较低的缺点,本工艺采用铁片置换海绵铋,铁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直流微电流作用,电流密度5×10-3 A/cm2,温度40℃,所得海绵状铋粉品位在90%以上.通过置换过程的宏观动力学研究表明,其置换过程符合一级反应速率规律,活化能Ea=13.72 kJ/mol,反应速率方程为v=3.2470 ×c(Bi3+)exp(-13720/RT),置换过程的控制步骤为扩散控制.电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微电流作用很好的促进了置换过程,且置换海绵状铋粉品位高,杂质少,尤其铅含量明显降低.
关键词:
微电流
,
铁片
,
置换
,
海绵铋
,
动力学
何静
,
蓝明艳
,
张家玮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4.022
实验所用原料为含锗的锌冶炼真空炉渣,该物料主要含有锌和铅,此外还含有砷、锗、铟、银等元素,主要以金属或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采用氧化浸出工艺浸出物料中的有价元素,回收有价元素后的废液通过化学沉淀法进行除砷,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实验结果表明,氧化浸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游离酸浓度5 mol·L-;双氧水过剩系数αH2o2 =1.5;浸出时间1 h;液固比5∶1.在此条件下,Ge和As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9.64%和99.43%.含砷废液除砷未达标严禁排放,以石灰为沉淀剂,废液经过化学沉淀法除砷处理,得到的砷酸钙废渣用水泥固化技术进行稳定化处理,避免造成二次砷污染;除砷后的废液运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残留的砷含量,检测得到溶液中的砷含量(0.008 mol.L-1)低于饮用水排放标准(0.01 mol·L-1),并进一步用石灰中和使废液pH达到9左右,达到排放标准.
关键词:
真空炉渣
,
锗
,
砷
,
氧化浸出
,
化学沉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