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莉
,
秦炜
,
杜江波
,
蓝慧芳
机械工程材料
以工业生产的、采用层流冷却和超快速冷却的含钛IF热轧板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研究了热轧冷却方式和冷轧压下率对退火后试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冷轧压下率为65%和75%时,与层流冷却相比,超快速冷却试验钢的Rp0.2约低10MPa左右,n值高0.02,r值稍高;当冷轧压率在55%~85%时,试验钢的Rp0.2为100~120 MPa;最佳工艺为热轧后采用超快速冷却,PY400温度约为780℃、冷轧压下率为65%~75%、退火温度为730℃;在此最佳工艺下,试验钢具有较低的屈服强度和优良的冲压成型性能.
关键词:
冷轧压下率
,
超快速冷却
,
退火
,
组织
,
性能
蓝慧芳
,
杜林秀
,
李卓
,
刘彦春
,
刘相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两阶段控制轧制加快速冷却,综合利用细晶强化、相变强化和析出强化等强化机制获得了满足了国标GB/T 16270-1996中Q550和Q620要求的高强度钢板.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背散射衍射手段研究了终冷温度及终轧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终冷温度降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升高;终轧温度高不利于组织的细化,导致强度和韧性降低;随终冷温度升高,M-A岛的尺寸增大,体积分数增多,不利于韧性和塑性的提高.
关键词:
控轧控冷
,
高强度钢
,
组织细化
,
强韧化机制
蓝慧芳
,
杜林秀
,
刘彦春
,
刘相华
,
王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通过两阶段控轧+快速冷却,综合利用细晶强化、相变强化和析出强化等强化机制获得了分别满足GB/T 16270-1996中Q690和Q620要求的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着重研究了终冷温度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力学性能对终冷温度尤为敏感,随终冷温度降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升高,伸长率降低;试验钢低温韧性优良,针状铁素体的形成有利于提高低温韧性,弥散均匀分布的等轴M-A岛对低温韧性危害较小.
关键词:
终冷温度
,
工程机械用钢
,
强化机制
闫述
,
刘相华
,
刘伟杰
,
蓝慧芳
,
吴红艳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176
在带钢连续退火实验机上,对一种含Cu低碳实验钢进行了Q&P处理,并使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室温拉伸实验等手段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富Cu粒子可以在Q&P处理过程中析出,呈圆球形,直径多为9-20 nm,弥散分布于马氏体板条内部.根据Orowan机制,该析出相对强度的贡献量约为134 MPa.同时观察到,铜中残余奥氏体的形貌分布各异,主要有薄膜状、小颗粒状和大块状.实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强塑积可达21.2 GPa.%,抗拉强度达到1326 MPa,延伸率160%,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主要得益于残余奥氏体的形变诱发相变,即TRIP效应.
关键词:
Q&P处理
,
残余奥氏体
,
富Cu粒子
,
强塑积
蓝慧芳
,
W.J.Liu
,
刘相华
材料研究学报
在低碳钢和低碳加铌、钒、钛微合金钢中,通过马氏体冷轧--回火的方法获得了尺寸为数百纳米的超细晶粒铁素体组织,研究了超细晶粒组的形成机制和热稳定性. 通过马氏体相变在这些钢中引入了大量高密度位错,马氏体冷轧后位错进一步增殖, 形成大量位错胞状结构;在500-600℃进行的60 min回火将上述胞状结构转变成具有清晰大角晶界的超细晶粒.在回火过程中形成的微合金元素碳化物对位错运动和晶界移动具有有效的“钉扎”作用,有助于获得超细晶组织并明显提高其热稳定性.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cold rolled martensite
,
tempering
,
microalloyed steel
,
precipitation
蓝慧芳
,
W. J. Liu
,
刘相华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8.03.011
在低碳钢和低碳加铌、钒、钛微合金钢中,通过马氏体冷轧--回火的方法获得了尺寸为数百纳米的超细晶粒铁素体组织,研究了超细晶粒组的形成机制和热稳定性.通过马氏体相交在这些钢中引入了大量高密度位错,马氏体冷轧后位错进一步增殖,形成大量位错胞状结构;在500-600℃进行的60min回火将上述胞状结构转变成具有清晰大角晶界的超细晶粒.在回火过程中形成的微合金元素碳化物对位错运动和晶界移动具有有效的"钉扎"作用,有助于获得超细晶组织并明显提高其热稳定性.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超细晶
,
冷轧马氏体
,
回火
,
微合金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