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荣昌
,
葛欣
,
邹琥
,
李康
,
张维光
,
沈俭一
催化学报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铬镁铝类水滑石为前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原子比的铬镁铝复合氧化物,研究了其对二氧化碳氧化丙烷制丙烯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以CO2和NH3为探针分子定量地表征了样品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和数量,并与其催化性能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r:Mg:Al原子比为1:1:1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94.5m2/g),样品中Mg(Al1.5Cr05)O4物相的含量最多.样品表面存在数量较多强度较强的酸性中心和数量最少强度较弱的碱性中心,对NH3吸附,它的吸附热为145 kJ/mol,吸附覆盖度为3.55μmol/m2;对CO2吸附,它的吸附热为115kJ/mol,吸附覆盖度为0.063μmol/m2.该样品的催化活性最高,在温度为650℃,CO2/C3H8摩尔比为3.6,GHSV(C3H8)为3000 h-1时,C3H8的转化率为22.8%,C3H6的选择性为83.5%,收率为19.1%.
关键词:
类水滑石
,
铬镁铝复合氧化物
,
微量吸附量热
,
二氧化碳
,
丙烷
,
氧化脱氢
,
丙烯
张维光
,
葛欣
,
孙磊
,
王喜章
,
沈俭一
催化学报
研究了活性炭负载的Fe催化剂在乙苯脱氢与逆水煤气变换偶合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催化剂中的铁物相,添加Li, Na和K等碱金属以及CO2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实验表明, Fe3O4可能是偶合反应的活性相. 在CO2气氛中,适当还原度的、经碱金属元素调变后的Fe/AC的催化活性较好,苯乙烯的选择性明显提高. 以NH3和CO2为探针分子,运用微分吸附量热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质. 结果表明,活性炭表面具有较多的弱酸位. 担载铁后,NH3的起始吸附热为96 kJ/mol, 吸附饱和覆盖度为112 μmol/g, 说明Fe/AC表面具有酸性; CO2的起始吸附热为72 kJ/mol, 吸附饱和覆盖度为7 μmol/g, 表明催化剂表面也有少量的碱位. 碱金属元素的加入减弱了Fe/AC催化剂表面上的酸强度,同时产生了一定量的碱性位,因而显著提高了苯乙烯的选择性. CO2的作用是及时除去脱氢反应产生的H2, 促进乙苯脱氢生成苯乙烯,并抑制乙苯的加氢裂解.
关键词:
铁/活性炭催化剂
,
乙苯
,
脱氢
,
逆水煤气变换
,
偶合反应
,
微分吸附量热
梁超
,
乔俊琴
,
葛欣
,
练鸿振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3.10034
采用改进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包括多环芳烃( PAHs)、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s)、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和十溴二苯乙烷( DBDPE)等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logK ow )。采用保留时间双点校正法(DP-RTC)校正因色谱柱老化等引起的保留时间漂移。以37种有可靠 logK ow 实验值的苯系物、PAHs、PCDD / Fs 类似物为模型化合物,建立了 logK ow 和外推至纯水相的保留因子 logk w 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SRR)模型,回归方程为 logK ow =(1.18±0.02)logk w +(0.36±0.11),其相关系数(R 2)为0.985,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 cv )为0.983,标准偏差(SD)为0.16。进而,用4个已有可靠 logK ow实验值的验证化合物(联苯、芴、PCDD 1和 PCDF 114)对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表明 RP-HPLC 测得的 logK ow 值与摇瓶法/慢搅法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尤其是对疏水性强的化合物。采用该模型测定了29种特别受关注的 POPs 的 logK ow 值,这些化合物的logK ow 实验值均未见报道。所建立的 DP-RTC-HPLC 是测定强疏水性 POPs 的 logK ow值的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保留时间两点校正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