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沿林
,
庞丹阳
,
葛愉成
,
江栋兴
,
郑涛
,
王全进
,
李智焕
,
李湘庆
,
艾颖
,
张高龙
,
王佳
,
陈志强
,
胡青元
,
A.Ozawa
,
Y.Yamaguchi
,
C.Wu
,
R.Kanungo
,
D.Fang
,
I.Tanihata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01
实验测量了25 MeV/u 的6He+9Be反应中的单、双中子转移微分截面.利用反应耦合道模型初步分析了实验数据, 计算大体重现截面值.转移反应对末态有相当的选择性, 并且双中子转移截面主要来自到基态的一步过程.后角度截面的上升可能与连续态的耦合有关.
关键词:
晕核
,
转移反应
,
反应耦合道模型
李琛
,
叶沿林
,
江栋兴
,
华辉
,
郑涛
,
李智焕
,
葛愉成
,
庞丹阳
,
楼建玲
,
卢飞
,
范凤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7.01.005
介绍了中高能放射性核素碎裂反应实验的主要物理机制,相应的实验探测装置,以及从中可得到的放射性核素结构的信息,提出可能的发展,力求为兰州CSR上的外靶物理实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碎裂反应
,
电磁裂解
,
衍射碎裂
,
敲出反应
叶沿林
,
FAISAL Jamil-Qureshi
,
楼建玲
,
葛愉成
,
吕林辉
,
曹中鑫
,
肖军
,
李奇特
,
陈天逸
,
杨帆
原子核物理评论
中高能区的破碎和敲出反应,由于机制相对简单、对核的表面敏感、理论处理比较成熟等原因,在非稳定核的晕结构、壳移动等奇特性质研究中发挥了独到作用.针对次级束流强度较弱、能散较大等特点,实验上发展和应用了逆运动学有效立体角完全测量、轻重靶结合、高精度消色差磁谱仪、前向中子谱仪、在束7测量等技术手段,大大提升了实验的探测能力和选择性.从物理问题探索和实验路线演变的角度,回顾了非稳定核破碎和敲出反应的发展过程与启示,并探讨未来的走向.
关键词:
破碎反应
,
非稳定核
,
核结构
,
反应机制
,
核探测技术
范凤英
,
郑涛
,
叶沿林
,
江栋兴
,
华辉
,
李智焕
,
葛愉成
,
史帆
,
聂鹏煊
原子核物理评论
概括介绍了关于轻丰中子同位素链集团结构的理论模型和通过破裂反应研究该结构的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及物理分析.
关键词:
集团结构
,
破裂反应
,
激发能谱
,
轻丰中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