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C4钛合金表面TiO_2-PTFE复合膜层的制备

樊占国 , 衣晓红 , 苏海 , 张景垒 , 李凤华

功能材料

采用特殊的化学及物理处理方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TiO_2-PTFE复合膜层,该润滑膜由硬质阳极氧化膜与低摩擦系数的聚四氟乙烯(PTFE)结合而成,具有较好的自润滑特性.研究了TiO_2-PTFE复合膜层的组织形貌、物相组成以及元素组分,讨论了阳极氧化处理工艺和涂覆时间对PTFE涂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C4钛合金阳极氧化后形成了由锐钛相和金红石相双相晶型组成的纳米级TiO_2多孔膜,涂覆PTFE后,表面及膜孔处被PTFE聚合体所覆盖.TC4钛合金样品经过不同电压和不同氧化时间处理后,PTFE涂覆量趋于稳定.随着涂覆时间的延长,PTFE涂覆量逐渐增加,在最初5~20min内,涂覆量增加较快,超过20min后涂覆量增加缓慢.

关键词: 钛合金 , 阳极氧化 , TiO_2多孔膜 , 涂覆PTFE , TiO_2-PTFE复合膜层

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热挤压-轧制变形组织及性能

冯朝辉 , 苏海 , 高文理 , 陆政

材料导报

利用搅拌铸造-热挤压-轧制工艺制备SiCp/2024复合材料薄板.通过金相观察(O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铸态、热挤压态及轧制态下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了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变.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铸坯主要由80~100μm的等轴晶组成,粗大的晶界第二相呈非连续状分布,SiC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合金基体中;热挤压变形后,晶粒沿挤压方向被拉长,SiC颗粒及破碎的第二相呈流线分布特征;轧制变形后,基体合金组织进一步细化,晶粒尺寸为30~40μm,SiC颗粒破碎明显,颗粒分布趋于均匀,轧制变形对挤压过程中形成的SiC颗粒层带状不均匀组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教学概率统计指出,塑性变形有利于提高颗粒分布的均匀性.力学测试表明,塑性变形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显著提高.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主要的断裂方式为:合金基体的延性断裂、SiC颗粒断裂及SiC/Al界面脱粘.

关键词: 搅拌铸造 , 铝基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 显微组织 , 轧制

喷射共沉积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轧板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冯朝辉 , 苏海 , 高文理 , 卢健 , 陆政

机械工程材料

利用喷射共沉积、热挤压、轧制工艺制备了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轧板,通过OM、SEM、TEM及XRD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材料轧制态和热处理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iCp/2024复合材料坯经热挤压及轧制变形后,组织细小均匀,晶粒尺寸为2~3 μm,SiC颗粒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原尺寸较大的SiC颗粒发生破碎,呈钝化形貌;经 490℃固溶1 h及170℃时效8 h处理后,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80 MPa,358 MPa和6.4%;基体合金中弥散分布的S'(Al2CuMg)相为其固溶时效处理后的主要沉淀强化相.

关键词: 喷射共沉积 , 铝基复合材料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 轧制

喷射共沉积SiC_p/2024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高文理 , 苏海 , 张辉 , 刘洪波 , 王建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利用喷射共沉积-热挤压-轧制工艺制备SiC_p/2024复合材料板材.研究该复合材料轧板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并确定其最佳的热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轧制态复合材料组织细小均匀,晶粒尺寸为3~4 μm,SiC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合金中;采用490 ℃、1 h固溶处理和170 ℃、8 h时效后,SiC_p/2024复合材料轧板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80 MPa、358 MPa和6.4%,基体合金中存在大量细小的第二相颗粒,为Al_2MgCu及Al_2Cu相;峰时效状态时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值为228 HB,与轧板原始硬度相比较增幅达130%;喷射共沉积SiC_p/2024复合材料轧板到达峰时效时间比铸造2024铝合金的短,这主要是因为喷射沉积基体合金内细小均匀的晶粒组织、基体合金内高密度的位错组态以及SiC颗粒的引入,均有利于沉淀相的提前析出.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 喷射共沉积 , 热处理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诱导结晶工艺处理含重金属电镀废水运行条件的优化

董晓清 , 苏海 , 牛和新 , 李继 , 邵培兵

电镀与涂饰

采用诱导结晶工艺替代传统的混凝沉淀为反渗透的前处理工艺,以深圳某电镀公司实际废水中金属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以总铜的去除为代表,考察了碳酸根与总铜的摩尔比、pH、水力负荷、晶种填充高度、加药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并对运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碳酸根与总铜的摩尔比为3∶1,pH为9.0,进水水力负荷为13.0 m3/(m2·h),晶种静态填充高度为60 cm,药剂投加方式为平均3个位置投加时,处理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90.00%以上.连续运行证实,诱导结晶单元对铜、镍、铬的去除效果稳定,经处理后铜、镍、铬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00%、85.71%和80.48%.砂滤等后续处理过程对各金属的进一步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电镀废水 , 重金属 , , , , 诱导结晶 , 砂滤

LTCC环行器用SrFe12O19铁氧体的低温烧结特性?

彭龙 , 胡跃斌 , 张大弓 , 苏海 , 胡云 , 李乐中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增刊(Ⅱ).013

基于微波铁氧体材料在低温共烧陶瓷(LTCC)术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采用固相法以 Bi2 O3、CuO、PbO、B2 O3、MoO3和高岭土(Al2 O3?2SiO2?2H2 O)为烧结助剂制备了低温烧结六角晶 M 型锶铁氧体(SrFe12 O19)材料.结果表明,烧结助剂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致密度、直流电阻率和静态磁学性能影响显著.通过调整Bi2 O3、CuO 和PbO 的含量可以改善材料的晶相组成,获得SrFe12 O19单相结构.Bi2 O3和PbO 的适当添加使材料的致密度提高到94%以上,利于材料饱和磁化强度Ms 和内禀矫顽力H cj的增加.当 Bi2 O3的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时,材料的电学特性和磁性能都较优,直流电阻率ρ为0.42×108Ω?cm,Ms 和 Hcj分别达到60.7 A?m2/kg和347.2 kA/m,在微波LTCC环行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M型锶铁氧体 , 低温烧结 , 微波铁氧体器件 , LTCC环行器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