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模板法制备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微球材料研究进展

杨菊香 , 宋少飞 , 沈淑坤 , 胡道道

材料导报

依据维系模板作用力的特点,将模板分为以分子间或分子内的弱相互作用维系特异形状的软模板和以共价键维系特异形状的硬模板.并对软模板法和硬模板法制备各种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的最新研究给予了较系统的总结和评述.

关键词: 模板法 , 有机-无机复合微球材料 , 软模板 , 硬模板

凝胶形成动态过程在线监测方法的比较

王明珍 , 强俊超 , 房喻 , 胡道道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0.06.006

以醋酸介质中戊二醛(Glu)交联壳聚糖(CS)水凝胶的形成为例,研究比较了粘度法、电导法、光度法和荧光探针法用于监测凝胶形成动态过程的可行性和特点.结果表明:粘度法具有简单、直观等优点,但粘度法不能跟踪凝胶点(gelling points)后体系的进一步变化.旋转粘度法在测定时对体系的扰动不容忽视.电导法和光度法跟踪的是引起凝胶化的交联反应过程,但溶液到凝胶的转化往往发生在交联反应完成之前,因此所得结果未必与宏观观察结果相一致.荧光探针法具有适用面宽、可供选用的探针种类多、方法灵活等特点,对于研究凝胶形成动态过程具有普适性,该法还可用于凝胶性质的研究.

关键词: 水凝胶 , 形成 , 监测 , 荧光法

基于PET过程的分子开关型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

蒋林玲 , 丁立平 , 胡道道 , 房喻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10.00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是一种重要的光物理过程,基于分子荧光发射强度对PET过程的依赖性以及对PET过程的物理结合调控、氧化还原调控和复杂结合调控,人们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对分析物具有不同响应行为的开关型荧光传感器. 与一般的荧光传感器相比较,这类荧光传感器具有响应快速、使用方便等特点. 此外,多种逻辑门功能都可以通过开关型荧光分子的设计来实现,这就为分子器件、分子计算机乃至其它复杂分子机器的设计开发奠定了基础. 介绍了基于PET过程的开关型荧光传感器研究现状,展望了此类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光诱导电子转移 , 给体 , 受体 , 分子开关 , 光物理技术

本体与界面条件下MAPTMS水解-缩合过程中簇集行为比较研究

左冬梅 , 沈淑坤 , 胡道道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以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PTMS)为前驱体,利用荧光光谱、在线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In-situ ATR-FT-IR),比较性地研究了在本体及气液界面条件下MAPTMS在酸性介质中的水解-缩合过程.借助于LB膜技术,测定了MAPTMS在气液界面水解-缩合反应过程中的e-A曲线.不论在本体相还是气液界面相,荧光探针芘均表现出明显的芘分子完全重叠及部分重叠的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发射特征.结果表明:MAPTMS水解产物在水相中发生簇集,而且簇集体疏水端相互作用存在一定刚性.芘的荧光光谱随反应进行表现出显著变化,但本体相荧光光谱变化较气液界面相剧烈.ATR-FT-IR光谱在线检测表明:本体水解缩合产物具有较高的聚合度,而气液界面水解缩合产物聚合度较低.上述结果说明体系中存在簇集行为的显著变化,且在气液界面MAPTMS水解产物受限程度比本体相大.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聚集行为也由e-A曲线的结果得到进一步证实.文中依据MAPTMS水解产物具有类似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对上述实验结果给予了解释.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水解-缩合 , 荧光探针 , e-A"曲线 , 簇集 , 本体相和气液界面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李红 , 张龙 , 胡道道

材料导报

在(微)乳液聚合中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代替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使提高胶乳的稳定性、得到透明高分子材料等成为可能.着重阐述了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聚合反应中的作用,介绍了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剂通过(微)乳液聚合法制备微孔高分子材料、薄膜材料、功能化材料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展望了其研究趋势.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 (微)乳液聚合 , 微孔高分子材料 , 薄膜材料 , 功能化材料 ,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负载型壳聚糖双水杨叉乙二胺合钴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乙硫醇的催化氧化

马会宣 , 胡道道 , 房喻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1.04.008

制备了二氧化硅担载的壳聚糖GoSalen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X光电子能谱及ESR谱等方法对该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Salen是通过其钴离子与壳聚糖的氨基氮配位形成配合物,这种配合物可通过其空着的第六配位点与氧进行可逆性结合、使氧分子活化.对乙硫醇催化氧化研究表明,这种高分子配合物中活性中心的基位隔离效应导致其催化氧化活性远大于相应的小分子配合物本身.

关键词: 壳聚糖 , 双水杨叉乙二胺合钴 , 乙硫醇 , 催化氧化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