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营
,
胡小强
,
马晓平
,
李殿中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32
借助热力学理论计算, 设计了固液两相区保温凝固和连续冷却凝固实验, 采用OM, SEM, EDS和EPMA等方法, 研究了中碳Cr-Mo耐磨钢中TiN的析出行为及其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Ti, N含量的增加, TiN在固液两相区的析出温度逐渐升高. 当钢中Ti的质量分数为0.090%, N为0.014%时, TiN直接在液相区析出. 在液固两相区内不同温度保温并水淬凝固后, TiN主要分布于凝固组织的粗大枝晶间、枝晶前沿和剩余液相区域的等轴晶晶界处. 此外, 少量TiN分布在粗大枝晶和等轴晶内. 在连续冷却凝固过程中, TiN析出相的形成温度是影响凝固组织粗细的主要因素. 随着Ti含量的增加, TiN析出相的形成温度升高, 钢液实际凝固温度增高, 凝固区间增大, 局部凝固时间延长, 凝固组织的二次枝晶臂间距不断增大; 当Ti的质量分数超过0.066%后, TiN析出相的形成温度与液相线接近或高于液相线, 钢液实际凝固温度变化不大, 二次枝晶臂间距趋于稳定.
关键词:
耐磨钢
,
TiN析出相
,
凝固组织
,
二次枝晶臂间距
胡小强
,
肖纳敏
,
罗兴宏
,
李殿中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05.007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含W型10%Cr(质量分数)超超临界钢中δ-铁素体的组织形貌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δ-铁素体的生成机理与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密切相关.当加热温度较低时,极少量δ-铁素体在原奥氏体晶粒内部优先形核生长,呈针状分布;当加热温度较高时,δ-铁素体在原奥氏体晶界处形核,快速生长,呈多边形分布,转变时发生溶质组元再分配.两种形态的铁素体均明显降低了含W型10%Cr超超临界钢的冲击韧性,但是,针状δ-铁素体降低冲击韧性的幅度远大于多边形δ-铁素体;即使针状δ-铁素体的体积分数极少,也会对钢的力学性能造成极大影响.
关键词:
δ-铁素体
,
超超临界钢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
刘静
,
罗兴宏
,
胡小强
,
刘实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1.00059
结合实验研究和热力学计算对不同间隙元素含量下Ti和Nb微合金化对超纯11%Cr铁素体不锈钢铸态、轧态和焊接热影响区(HAZ)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中间隙元素含量在0.0163%时Ti和Nb微合金化效果较好,在相同的轧制工艺下可获得更好的轧态组织,相同焊接工艺条件下HAZ晶粒尺寸也较细小.分析表明:在相同的凝固条件下,随着C和N含量的提高及Ti和Nb的加入,固/液两相区温度区间增大,有助于提高柱状晶前沿过冷度,提高非均质形核几率,进而使得铸态组织中等轴晶比例提高,晶粒尺寸减小.另一方面,随着Ti的加入和N含量的提高,TiN生成区域从固相区提高到固/液两相区,有助于促进高温铁素体的非均质形核.
关键词: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
,
微合金化
,
铸态组织
,
等轴化
,
间隙元素
,
Ti和Nb稳定化
梁田
,
康秀红
,
胡小强
,
李殿中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1.00165
针对核电海水循环泵叶轮用双相不锈钢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效温度、时间及固溶后不同冷却速率对双相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850℃保温5 min或冷却速率低于7.5℃/min时,材料的冲击韧性和延伸率急剧下降.OM,SEM和冲击断口观察及XRD分析证实,σ相的析出对力学性能有破坏性影响,且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σ相变得粗大,析出位置从γ/δ相界扩展到整个δ相.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
热处理
,
力学性能
,
σ相
郑雷刚
,
胡小强
,
康秀红
,
李殿中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198
利用OM,SEM与XRD物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一种C和N含量相近的Cr-Mn-N奥氏体耐热钢在600-1000℃温度范围内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析出特征及其对材料韧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中时效析出相主要为富Cr的M23C6型碳化物,且具有连续膜状、层片状、短杆状、颗粒状等典型形貌特征,析出序列为“晶界膜状析出→胞状组织内层片状析出→晶内短杆状析出”.此外,实验钢的时效脆性与M23C6型碳化物的析出特征密切相关.晶界处呈连续膜状特征的M23C6型碳化物显著降低实验钢的冲击韧性,是造成时效脆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Cr-Mn-N奥氏体耐热钢
,
M23C6型碳化物
,
胞状组织
,
时效脆性
郭文营
,
胡小强
,
马晓平
,
李殿中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32
借助热力学理论计算,设计了固液两相区保温凝固和连续冷却凝固实验,采用OM,SEM,EDS和EPMA等方法,研究了中碳Cr-Mo耐磨钢中TiN的析出行为及其对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N含量的增加,TiN在固液两相区的析出温度逐渐升高.当钢中Ti的质量分数为0.090%,N为0.014%时,TiN直接在液相区析出.在液固两相区内不同温度保温并水淬凝固后,TiN主要分布于凝固组织的粗大枝晶间、枝晶前沿和剩余液相区域的等轴晶晶界处.此外,少量TiN分布在粗大枝晶和等轴晶内.在连续冷却凝固过程中,TiN析出相的形成温度是影响凝固组织粗细的主要因素.随着Ti含量的增加,TiN析出相的形成温度升高,钢液实际凝固温度增高,凝固区间增大,局部凝固时间延长,凝固组织的二次枝晶臂间距不断增大;当Ti的质量分数超过0.066%后,TiN析出相的形成温度与液相线接近或高于液相线,钢液实际凝固温度变化不大,二次枝晶臂间距趋于稳定.
关键词:
耐磨钢
,
TiN析出相
,
凝固组织
,
二次枝晶臂间距
胡小强
,
罗兴宏
,
李殿中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z1.002
本文研究了G-X12CrMoWVNbN10 1 1钢在700℃长时间等温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通过DTA曲线,分析得到该钢种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各相转变温度.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不同时间等温处理后的组织.结果表明:M3C型碳化物优先在原奥氏体晶界附近析出,此后,碳化物聚集长大导致出现两相区.随着等温处理时间的增加,两相区的转变量近似以S形规律增加,基体硬度则线性降低.
关键词:
超超临界钢
,
改进型9Cr1Mo钢
,
组织演变
,
碳化物
,
等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