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ICP-AES法测定钕铁硼废料中非稀土杂质

刘晓杰 , 许涛 , 于亚辉 , 肖春 , 包一凡

稀土

以基体匹配消除基体光谱干扰,采用ICP-AES法测定钕铁硼废料中非稀土杂质.通过共存元素的干扰实验,选择无干扰或干扰可忽略不计的谱线为最佳分析波长.考察基体量对测定的影响情况,选择受基体量影响较小的分析波长,以保证当基体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待测元素的分析波长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测定范围:铬、镁、锰0.0050% ~0.50%,钙、镍、硅0.010%~1.00%,镓0.020% ~0.50%,钴0.020%~5.00%,硼、铜0.050%~1.00%,铝、钛0.10% ~ 1.00%,RSD为0.81% ~8.89%.建立的方法与不同方法进行对照实验,测定结果与对照值吻合,具有测定含量范围宽、分析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等优点.

关键词: 钕铁硼废料 , 非稀土杂质 , ICP-AES法

碳纤维特性对C/C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白侠 , 唐辉 , 肖春 , 李冬娟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4.03.012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与孔体积分析仪等手段对日丝(RS-Cf)和美丝(MS-Cf)两种碳纤维进行表面状态表征分析,通过纤维顶出试验、冲剪强度和弯曲强度对两种纤维制备的C/C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进行了微观和宏观测试,研究了不同表观结构纤维对C/C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纤维表面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圆形RS-Cf表面沟槽比腰果形MS-Cf明显,但沟槽数量少于MS-Cf,而MS-Cf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均大于RS-Cf.RS-C/C、MS-C/C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分别为2.98和3.80 MPa;RS-C/C复合材料的弯曲和冲剪强度分别为55.9和32.0 MPa,低于MS-C/C复合材料的65.0和35.2 MPa,微观和宏观力学性能均表明MS-C/C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高于RS-C/C复合材料.

关键词: RS-Cf , MS-Cf , C/C复合材料 , 界面强度 , 弯曲强度 , 冲剪强度

液相炭化致密叠层针刺C/C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肖春 , 侯卫权 , 张晓虎 , 嵇阿琳 , 韩媚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8.01.010

为了研究C/C材料快速致密的工艺,采用常压炭化和高压炭化联合致密的纯沥青液相炭化工艺,对叠层针刺C/C材料进行致密化处理,使预制体密度由 0.48 g/cm3增至 1.92 g/cm3,对该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整体毡C/C材料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与热学性能,微观结构界面结合良好.

关键词: 液相炭化 , 叠层针刺C/C材料 , 制备 , 性能

无机粉末掺杂对低密度聚乙烯中空间电荷分布及陷阱能级的影响

宫斌 , 张冶文 , 郑飞虎 , 肖春 , 吴长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6.01.028

本文利用激光脉冲压力波法(PWP)研究了纯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以及掺杂一定量(重量百分比0.5%)四种无机粉末(TiO2、SiO2、BaTiO3、Al2O3)后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在高电场持续作用下体内空间电荷的动态分布和等温衰减情况,并结合热刺激放电法(TSC)分析了掺杂前后材料中的陷阱分布状态,更好地了解空间电荷的行为特性.实验表明,掺杂无机粉末能够改变材料中的陷阱能级状态,从而改变空间电荷的动态分布和等温衰减特性.其中掺杂BaTiO3 粉末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中产生了最深的陷阱,抑制了空间电荷的电极再注入和体内运输.

关键词: 空间电荷 , 低密度聚乙烯 , 无机粉末 , 压力波法 , 热刺激放电法

纤维束排布细度对编织C/C复合材料致密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

肖春 , 夏艳 , 唐萍萍 , 廉云清 , 魏连锋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22.016

纤维束排布细度是径棒法编织预制体结构重要参数之一,选用3种纤维排布细度参数制备完成径棒法编织预制体,以化学气相沉积(CVI)和液相浸渍碳化混合工艺致密,研究了纤维束排布细度对材料致密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VI致密过程中,纤维束排布细度最小的试样A在相同的致密化周期内的密度增长幅度略低,液相碳化阶段试样间致密速率相当.纤维束排布细度最低的试样A抗弯强度较C型材料提高了85%,且线膨胀系数最低.

关键词: 纤维束排布细度 , 编织C/C材料 , 致密化 , 性能 , 影响

含锆沥青热解缩聚行为研究

肖春 , 谷炎 , 张玲 , 邹武 , 程文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4.06.007

利用TG/DTG方法对含锆沥青热解缩聚行为进行研究,并与基础沥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锆沥青与基础沥青热解反应特征相似,但比基础沥青热分解起始温度高,黏度大;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含锆沥青起始和终止的分解温度升高,DTG峰形变尖锐,峰位向高温方向移动;含锆沥青与基础沥青表观活化能相当,表明在现有锆含量下,含锆沥青的反应活性与基础沥青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关键词: , 沥青 , 热解缩聚

SiO2/SiO2陶瓷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研究

周绍建 , 廉云清 , 杨杰 , 肖春 , 唐萍萍

玻璃钢/复合材料

以2.5D石英纤维编织体、硅溶胶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了SiO2/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温度、钝化工艺对SiO2/SiO2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材料在RT~ 1000℃的弯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证明,当热处理温度为650℃时,材料力学性能最佳;试样经钝化工艺处理后,材料弯曲强度提高17%;SiO2/SiO2复合材料的高温弯曲性能在600 ~ 800℃出现拐点,拐点与熔融态的二氧化硅自愈合有关,800℃以后,材料的弯曲性能下降.

关键词: SiO2/SiO2复合材料 , 热处理温度 , 弯曲性能

超疏水海绵和氧化硅的制备及复合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祝青 , 刘慧慧 , 肖春 , 罗观 , 李尚斌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2.013

以正硅酸乙酯和十六烷三甲氧基硅烷的水解和缩聚反应为基础,通过一步法可制备两种不同形态的超疏水材料,即超疏水海绵和超疏水氧化硅粉末.分别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表征两种超疏水材料的表面形貌和表面官能团,分析了材料具有超疏水特性的原理,利用接触角(CA)表征了两种材料的特殊浸润性能,说明制备的两种形态材料均具有良好的超疏水-超亲油特性.且通过控制反应溶液中催化剂的浓度可调控超疏水氧化硅粉末的粒径从纳米级到微米级进行变化.同时采用两种不同形态超疏水材料进行油水分离应用,可满足在不同环境下的多样化需求,达到油水分离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一步法 , 不同形态 , 超疏水海绵 , 超疏水氧化硅粉末 , 复合油水分离

聚合物电介质的击穿与空间电荷的关系

郑飞虎 , 张冶文 , 肖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6.02.038

空间电荷是聚合物在交流或直流高压作用下发生老化和击穿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的研究基本认为由于空间电荷的注入并集聚使介质内部电场严重畸变,从而使介质老化最终引起击穿,相应的解释模型都是在有外加电场作为前提建立的.但是,根据最新的实验研究发现,外加电场并不是介质击穿的必要条件,介质的击穿可以发生在空间电荷的脱阱过程中而与外加电场无关.本文阐述了空间电荷与绝缘高聚物的老化和击穿的关系,并且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介质内部空间电荷的存在是击穿的重要条件,而且击穿是发生在空间电荷的脱阱过程中.

关键词: 空间电荷 , 击穿 , 聚合物

电极材料对聚乙烯中空间电荷注入影响的比较

肖春 , 宣华芸 , 张冶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热压成0.5mm左右厚的薄片,在其两侧热压上或者镀上电极,再加十40kV高压和-40kV高压注入电荷,采用压力波(PWP)法测量注入过程的空间电荷分布,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旨在对采用不同电极材料(高聚物半导电电极、铝、金、铜等金属电极)的低密度聚乙烯电荷注入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和总结,并对注入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证明这几种金属电极材料的逸出功越大则越不利于空间电荷注入.

关键词: 电介质物理学 , 空间电荷 , 压力波法 , 电极材料 , 低密度聚乙烯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