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国
,
李大东
,
石亚华
,
康小洪
,
孟宪波
,
王奎
,
董维正
,
聂红
,
李灿
催化学报
对分子筛催化剂上正十六烷的临氢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并对临氢异构化反应的产物分布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正十六烷的临氢异构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正十六烷在中孔分子筛催化剂上的临氢异构化反应主要在分子筛外表面和孔口进行,分子筛的择形作用对异构选择性的影响有限. 这与一般情况下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在择形分子筛上的临氢异构化反应有所不同. 临氢异构化反应的异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催化剂酸性组分的酸性质,弱酸和中等强度的酸对异构化反应有利,而催化剂的活性则由酸性组分中B酸中心的数量和加氢组分的活性共同决定.
关键词:
铂
,
分子筛
,
氧化铝
,
正十六烷
,
临氢异构反应
,
反应机理
李会峰
,
李明丰
,
褚阳
,
夏国富
,
聂红
催化学报
以低温(873 K)和高温(1173 K)焙烧的氧化铝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负载钼和/或钨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氨溶实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表征以及 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性能评价,研究了钼和钨在氧化铝表面分散的特性. 结果发现,钼倾向与碱性羟基和中性羟基作用,而钨优先与中性羟基作用. 钼的引入促进了钨的还原. 氨溶后残余的钼钨物种虽然与载体的作用较强,但经焙烧后它们在载体表面重新再分散,达到新的热力学或能量平衡.
关键词:
钼
,
钨
,
氧化铝
,
分散
左东华
,
聂红
,
石亚华
,
李大东
催化学报
采用孔饱和共浸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相同W含量和不同Ni含量的NiW/Al2O3催化剂,并对相应的硫化态催化剂进行了XPS和HREM表征. 结果表明,引入的助剂Ni优先修饰WS2晶粒的边角位置,形成高活性的NiWS相. 催化剂中助剂Ni在噻吩加氢脱硫反应中的显著促进效应(活性提高了约30倍)与形成的NiWS活性相数量有关. 同时,助剂Ni的引入使得催化剂表面WS2晶粒的堆叠程度略有增加,晶片长度略有减小;而且引入助剂后WOx相的硫化度提高了近20%. 但相比之下,活性相织构的变化和硫化度的增大对催化脱硫活性的贡献较小,不是Ni产生助剂效应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镍
,
钨
,
硫化物
,
氧化铝
,
加氢脱硫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高分辨电子显微镜
左东华
,
聂红
,
石亚华
,
李大东
催化学报
采用低温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法对硫化态和经过氢还原处理的W/Al2O3,Ni/Al2O3以及不同Ni含量的NiW/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在WS2相上的两个CO特征吸收峰分别位于2?117和2?066 cm-1处; 硫化镍上吸附CO的特征峰位于2?098 cm-1处; NiW/Al2O3催化剂中引入的助剂Ni与WS2相之间相互作用,并分别在2?128,2?096和2?078 cm-1处出现三个新的谱峰,标志着NiWS活性相的形成,并且NiWS相的量随着助剂N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在不同温度下对NiW/Al2O3催化剂进行氢还原处理时发现,NiWS活性相在高温下逐步分解,并发生烧结. 以上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前文中通过XPS,HREM和TPR等方法所获得的有关催化剂活性相的形成及其还原分解过程的表征结果.
关键词:
镍
,
钨
,
硫化物
,
氧化铝
,
加氢脱硫
,
一氧化碳吸附
,
原位红外光谱
贾燕子
,
杨清河
,
孙淑玲
,
聂红
,
李大东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20231
采用孔饱和浸渍法制备了不同 Mo/(Mo+V)原子比的 Mo-V/Al2O3催化剂,运用拉曼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以萘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以科威特常渣为原料,考察了其加氢脱金属和脱硫活性.结果表明,在上述反应中, Mo 与 V 具有协同作用.由于渣油中金属和硫的存在形态不同,并且 V-Mo-S 相和 V-S 相对于渣油加氢脱金属反应的催化作用要大于渣油加氢脱硫反应,因此与 Ni-Mo/Al2O3催化剂相比, Mo-V/Al2O3催化剂的脱金属活性较高,而脱硫活性较低.
关键词:
渣油
,
加氢脱金属
,
加氢
,
钼
,
钒
,
氧化铝
聂红
,
冯妍卉
,
张欣欣
,
张燎原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二元合金凝固的微观偏析现象建立一维平面枝晶模型,考虑溶质在固相中有限扩散,液相完全扩散的情况.通过模拟计算,比较分析了Al-Cu和Fe-C合金微观偏析的特点,并讨论了不同凝固速度以及溶质扩散系数随温度变化与否对微观偏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应该在研究中予以考虑.
关键词:
二元合金
,
枝晶凝固
,
微观偏析
,
数值模型
刘学芬
,
张乐
,
石亚华
,
聂红
,
龙湘云
催化学报
采用一次浸渍技术制备了NiW/Al2O3加氢脱硫(HDS)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采用超声波处理浸渍液,采用微波进行样品干燥. 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在微反装置上评价了该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状态和物化性质. 结果表明,使用超声波及微波技术制备的NiW/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较易硫化,可生成更多的硫化物种参与反应. 催化剂中硫化态钨的表面原子浓度较高,从而使硫化态钨物种保持较高的表面分散度,有利于增加活性中心的数目. 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具有较多配位不饱和的边缘位和棱边位,因而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
关键词:
镍
,
钨
,
氧化铝
,
负载型催化剂
,
超声波
,
微波
,
噻吩
,
加氢脱硫
王锦业
,
李大东
,
石亚华
,
聂红
,
龙湘云
,
毛以朝
催化学报
采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考察了活性组分Ni/(Ni+W)原子比及预硫化条件对NiW/γ-Al2O3催化剂噻吩加氢脱硫(HDS)反应活性的影响.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镜微区元素分析方法对硫化态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组成、硫化方法、硫化度和反应条件等都能影响NiW/γ-Al2O3催化剂的HDS反应活性. 对于在较低温度(300 ℃)下硫化的催化剂,当反应温度较低(260~290 ℃)时,最佳Ni/(Ni+W)原子比为0.50,而当反应温度较高(330~360 ℃)时,最佳Ni/(Ni+W)原子比为0.23. 当催化剂在300~450 ℃下硫化时,其噻吩HDS反应活性随硫化温度升高而增大,表明硫化度较高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HDS反应活性.
关键词:
镍
,
钨
,
负载型催化剂
,
硫化
,
噻吩
,
加氢脱硫
王锦业
,
龙湘云
,
聂红
,
石亚华
,
李大东
,
金泽明
催化学报
采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噻吩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上化学吸附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并与噻吩加氢脱硫(HDS)反应活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噻吩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不能太强,催化剂中的Ni可以降低噻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强度,增加HDS反应活性中心的数目.从H2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上吸附后的程序升温脱附实验结果发现,H2在硫化态催化剂上有两种吸附态,高温脱附所对应的吸附态与HDS反应有关.
关键词:
镍
,
钨
,
硫化态催化剂
,
化学吸附
,
噻吩
,
加氢脱硫
,
程序升温脱附
左东华
,
聂红
,
石亚华
,
李大东
催化学报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对一系列具有相同W含量和不同Ni含量的硫化态NiW/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考察催化剂中不同硫物种的数量及还原性能. 结果表明,含有助剂Ni的催化剂的TPR谱在673~873 K出现了一个还原峰,归属为催化剂的NiWS混合相被分解生成的硫化镍物种的还原. 随着助剂Ni含量的增加,与该还原峰相应的H2S生成量增大,表明形成了更多的NiWS活性相. 另外,Ni/(Ni+W)原子比为0.41的催化剂样品的噻吩加氢脱硫活性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证实了催化剂在还原过程中活性相被逐步分解.
关键词:
镍
,
钨
,
硫化物
,
氧化铝
,
加氢脱硫
,
程序升温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