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先喆
,
程昊
,
王华明
,
汤海波
,
张凌云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方法研究了激光熔化沉积AerMetl00耐蚀超高强度钢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采用点蚀失重法研究了热处理对其在酸性FeCl;溶液中点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沉积态AerMetl00钢具有较强定向生长特征的细小快速凝固树枝晶组织和优良的耐蚀性,但由于在枝晶尺寸范围的凝固偏析,耐蚀性略低于锻件且纵向电化学耐蚀性能低于横向;经热处理之后,耐蚀性明显改善,耐蚀性能优于锻件且横向电化学耐蚀性略低于纵向。激光沉积态由于耐蚀性元素Cr、Mo、Ni在枝晶间的偏析使得枝晶内组织易发生选择性点蚀,层间热影响区二次枝晶形貌的部分消除使得该区与周围区域形成“区域腐蚀电池”进一步加速了点蚀的发展,抗点蚀性较差,热处理后,其点蚀失重速率降低且与锻件相当。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
超高强度钢
,
电化学行为
,
点蚀
李烨
,
程昊
,
李德意
,
秦永生
,
王树东
催化学报
采用程序升温氨脱附、程序升温还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手段表征了加入WO3前后CeO2-ZrO2颗粒催化剂的表面性能变化. 结果表明,WO3一方面增加了催化剂的酸性,另一方面略微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 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反应中,当NH3/NO=1, 空速为 90 000 h-1 的条件下, CeO2-ZrO2催化剂上氮氧化物转化率低于65%, 而10%WO3/CeO2-ZrO2催化剂催化活性大于80%, 所对应的温度区间为220~420 ℃. 通入10%CO2和10%H2O后,由于竞争吸附, CeO2-ZrO2催化剂上的氮氧化物转化率低于46%, 而10%WO3/CeO2-ZrO2催化剂上的氮氧化物转化率大于80%的温度区间移至230~500 ℃.
关键词:
氧化钨
,
氧化铈
,
氧化锆
,
氮氧化物
,
氨
,
选择性催化还原
焦好军
,
周炼刚
,
王明正
,
程昊
,
张志勇
宇航材料工艺
针对2A14、2219、2195、2A97、1460铝合金,通过焊接热模拟试验、焊接裂纹敏感性试验和拉伸试验,建立了材料脆性温度区间大小和焊接性的关系及焊丝主成分和焊接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合金焊接性从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2219、2A14、1460、2195、2A97.其中2A14、2219铝合金现用焊丝可以满足推进剂贮箱用铝合金焊接性要求.脆性温度区间较小时,焊接性良好,随脆性温度区间增加,焊接性变差;采用满足主成分含量之和为6%的焊丝焊接时,若抗裂性满足要求,则接头延伸率满足要求.
关键词:
铝合金
,
焊接裂纹敏感性
,
接头延伸率
程昊
,
陈光文
,
王树东
,
吴迪镛
,
张引
,
李恒强
催化学报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g/Al比的Pt/Mg-Al-O催化剂,并用XRD和TPD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不同反应气氛对载体和催化剂上Nox存储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NO2较NO更易被存储,Pt的催化作用加速了NO的氧化反应,提高了催化剂的存储能力. 在350 ℃下,Nox的存储能力随着Mg/Al比的增加而升高,Mg和Al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Al的加入有利于Nox的存储. 低于300 ℃时,Al对Nox存储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N(Mg)/ n(Al)=3的催化剂在150~400 ℃间有较高的存储能力,且300 ℃下达到最大.
关键词:
氮氧化物
,
存储
,
铂
,
氧化镁
,
氧化铝
,
水滑石
,
稀薄燃烧
刘丹丹
,
程昊
,
陈昌东
,
腊明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1003
对氢气分子在Sc和Y共掺杂的Mg(0001)面的解离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法是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Sc原子和Y原子共同掺杂在Mg(0001)表面的稳定替代位置进行了研究,发现Sc原子和Y原子将选择共同停留在第一层并且是相邻的位置时最稳定.氢气分子在由Sc和Y共同掺杂的Mg(0001)表面解离时,其解离势垒被降低至0.05 eV.利用分波态密度分析了氢气分子在其表面分解的过渡态时的电子分布,通过分析发现,Sc原子及Y原子的d带电子与H原子的s带电子发生了明显的作用,其中Sc原子的d带电子的贡献起主要作用.研究表明,Sc和Y共同掺杂可以有效提高镁基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是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的动力学性能很好的催化剂.
关键词:
Sc
,
Y
,
共掺杂
,
Mg(0001)表面
,
密度泛函理论
腊明
,
陈昌东
,
程昊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3016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Sc作为催化剂对氢气在Mg(0001)表面解离和扩散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对Sc原子在Mg(0001)表面的稳定吸附和替代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c原子将替代在表面的第二层稳定.接下来有对氢气在Sc替代在第二层的Mg(0001)表面解离和扩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由于Sc的存在,氢气在其表面的解离势垒下降至0.57 eV,氢原子在其表面扩散的势垒降低至0.11 eV,利用分波态密度分析得出Sc原子d轨道上的电子对氢气在Mg表面解离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氢原子在Sc原子上方的hcp位向Mg内部扩散的势垒由0.69 eV下降至0.26 eV.大幅度降低氢原子向Mg内部扩散的阻力,也为氢原子向Mg内部扩散提供了更多的通道.Sc有效提高了镁基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是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的动力学性能很好的催化剂.
关键词:
Sc
,
密度泛函理论
,
镁基储氢材料
,
氢气
,
能量势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