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荣
,
叶以富
,
闵光辉
,
滕新营
,
石志强
,
秦敬玉
金属学报
利用液态金属X射线衍射仪测试了室温下Ga-24.6%In共晶合金的强度曲线、结构因子、双体分布函数以及原子间最近邻距离.结果表明,液态共晶Ga-In合金结构因子的第一峰呈明显的不对称,表明熔体中仍保留有部分Ga的共价键.建立了共晶Ga-In合金的结构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用Gauss分解所得结果吻合良好;利用回转振动粘度仪进行了粘度测量.结果表明,共晶Ga-In合金的粘度值在100-600℃范围内满足指数关系,表明熔体中没有发生结构转变,并给出了其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式.
关键词:
Ga-In共晶合金
,
null
,
null
边秀房
,
秦敬玉
金属学报
通过对金属间化合物Al5Fe2的液态与固态X射线衍射结果的对比, 显示液态及固态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合金熔体Al5Fe2中Fe原子的最近邻均为Al原子, 由此形成的原子团在空间排列成的超结构与Al5Fe2的晶体结构相似.
关键词:
液体结构
,
null
,
null
米春旭
,
贺俊艳
,
秦敬玉
,
潘少鹏
功能材料
采用直流四端接线法测量Fe_(78)Si_9B_(13)非晶合金在等温退火和升温过程中的电阻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693K时非晶结构易被热效应所影响.与DSC法相比较,直流电阻四端接线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出晶化的形核阶段.但是R-T曲线上所反映的晶化第二阶段的特征不明显,晶化第二阶段产物Fe_2B的电阻率比第一阶段产物Fe_3B的高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Fe_(78)Si_9B_(13)非晶合金
,
直流四端接线法
,
等温退火
,
晶化
王伟民
,
边秀房
,
秦敬玉
,
С.И.Слюсаренко
材料研究学报
用液态金属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合金Al+12.5%Si和Al+12.5%Si+0.2Sb的液态结构, 发现加Sb后合金熔体的结构因子曲线的第一峰高度比未加Sb时低,在小Q处出现了预峰, 合金熔体的配位数在加Sb后有所下降;合金熔体径向分布函数Gauss分解后, 0.39nm处的Si-Si峰加Sb后增强;DSC分析表明加Sb后的凝固过冷度减小.这些结果说明Sb增强了合金中Si原子的有序性.
关键词:
Al-12.5%Si
,
null
,
null
国洪轩
,
侯纪新
,
田学雷
,
秦敬玉
,
陈熙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测量液态金属材料磁化率变化的方法并开发相应装置,分析该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该装置测量CuSn合金在温度变化时磁化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在相变点处其磁化率有明显的变化.液态CuSn合金的磁化率的倒数与温度成线性关系,但在925℃附近,其斜率有明显的变化.通过液态合金的粘度实验证实,Cu75Sn25合金的结构在925℃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
CuSn合金
,
磁化率
,
相变
,
液态金属
孙从征
,
管从胜
,
秦敬玉
,
丁涛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8.01.015
以铝合金为基体材料的双极板,用电脑雕刻方法制作流场,采用碱性-酸性双镀液体系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研究了热处理对镍磷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和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双极板经过化学镀镍磷合金后,可以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要求.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铝合金
,
双极板
,
化学镀
张忠华
,
边秀房
,
秦敬玉
,
王伟民
,
刘相法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1.008
通过测量铝熔体中的氢含量,研究了随过热温度的变化铝熔体中氢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至780℃附近,熔体氢含量发生突变.液态Al的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Al的相关半径和配位数随温度的变化也在780℃附近有所变化.讨论了Al熔体液态结构与熔体氢含量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氢含量
,
过热温度
,
液态结构
王焕荣
,
叶以富
,
闵光辉
,
滕新营
,
石志强
,
秦敬玉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1.08.004
利用液态金属X射线衍射仪测试了室温下Ga-24.6%In共晶合金的强度曲线、结构因子、双体分布函数以及原子间最近邻距离.结果表明,液态共晶Ga-In合金结构因子的第一峰呈明显的不对称,表明熔体中仍保留有部分Ga的共价键.建立了共晶Ga-In合金的结构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用Gauss分解所得结果吻合良好;利用回转振动粘度仪进行了粘度测量.结果表明,共晶Ga-In合金的粘度值在100-600℃范围内满足指数关系,表明熔体中没有发生结构转变,并给出了其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式.
关键词:
Ga-In共晶合金
,
液态结构
,
粘度
,
Gauss分解
秦敬玉
,
谷廷坤
,
田学雷
,
边秀房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7.004
利用X射线衍射仪,在1550℃研究了从纯Fe到纯Si共14个成分的合金熔体的结构,所选取合金包括某些在固态时的金属间化合物或有序固溶体,成分间隔大约为10%Si(原子分数).通过对结构因子第一峰高度、位置及其半高宽、偶相关函数第一峰位置、径向分布函数第一峰形状以及配位数等随成分变化的分析,认为Fe-Si合金系的熔体结构在整个成分范围内可以分成4个区间,它们的边界分别为纯Fe,Fe0 754Si0.246,Fe0.50Si0.50,Fe0.282Si0.718和纯Si,在边界合金的两边,结构呈现明显差别.液态Fe0.50Si0.50合金的结构保留了一些金属间化合物FeSi的特征,当Si含量大于50.0%时,Fe-Si合金熔体中开始出现Si-Si共价键.对其他研究者所使用的模型和结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
Fe-Si合金
,
熔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