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镍钛合金表面锆膜磁控溅射制备与组织结构研究

吉宏林 , 储成林 , 王如萌 , 张旭海 , 张文艳 , 董寅生 , 郭超 , 盛晓波 , 林萍华 , 朱剑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直流平衡磁控溅射法在NiTi形状记忆合金基底上制备纯Zr膜,并采用SEM、XRD、XPS等对Zr膜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r膜具有晶带T型结构,组织保持细小致密的纤维状特征,没有空洞和锥状形态,表面平整,与基体结合良好;膜和其块体Zr靶材晶体结构一致,出现少量的生物惰性ZrO2陶瓷相.最后,对磁控溅射沉积Zr膜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NiTi形状记忆合金 , 磁控溅射 , Zr , , 表面改性

磁控溅射Zr-Ti薄膜的组织结构与血液相容性

余凤丹 , 储成林 , 吉宏林 , 饶席 , 张文艳 , 董寅生 , 郭超 , 盛晓波 , 林萍华 , 朱剑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直流平衡磁控溅射法在NiTi SMA表面生成Zr-Ti膜,用SEM、XRD和XPS分析证实制各的Zr-Ti膜呈现晶带T型结构,组织保持了细小致密的纤维状特征,与基底结合良好,并且出现了少量生物惰性ZrO2和TiO2陶瓷相.通过测定溶血率研究血小板黏附行为,评估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与NiTi基底相比,Zr-Ti膜的溶血率更低,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量减少,能够改善NiTi SMA基底的血液相容性.最后,对磁控溅射沉积Zr-Ti膜的成膜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磁控溅射 , Zr-Ti , , 表面改性

基于氧化钛纳米管模板电沉积氧化锌纳米棒

储成林 , 刘政红 , 孙青 , 林萍华 , 郭超 , 盛晓波 , 董寅生 , 陈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氧化锌纳米棒在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管模板表面的电沉积生长.与一次阳极氧化法对比,以二次阳极氧化法获得的氧化钛纳米管薄膜为模板,更有利于形貌均一、取向一致的ZnO纳米棒的电沉积生长,并且在电解质溶液中添加六次甲基四胺(HMT)、适当延长沉积时间均可提高ZnO纳米棒的结晶度和择优生长趋势.当沉积电压为1.0~1.5 V时,可获得形貌规则的ZnO纳米棒;而电压继续增大时,ZnO沿c轴择优生长趋势消失,电沉积产物氧化锌纳米棒由六边形氧化锌纳米片取代.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棒 , 二氧化钛纳米管模板 , 二次阳极氧化 , 电沉积

Bi掺杂对La0.67Ca0.33MnO3化合物磁性和导电特性的影响

盛晓波 , 翟亚 , 林萍华 , 杨石强

功能材料

与La的离子半径基本相同的Bi掺杂对钙钛矿锰氧化物La0.67Ca0.33MnO3的磁性和电输运性质有显著影响.掺杂使居里温度和磁化强度单调降低,电阻率和磁电阻随掺杂量增加先得到加强,然后又随着掺杂量的继续增加而降低.掺杂量达x=0.2时,试样在5~300K温度范围内表现为半导体特性,在ρ(T)及M(T)曲线上有两个以上相变,认为是铁磁相互作用与电荷有序转变竞争的结果.

关键词: 钙钛矿 , 磁电阻 , 稀土

泡沫镍负载N掺杂TiO2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性能

苏理成 , 储成林 , 董寅生 , 盛晓波 , 林萍华 , 朱剑豪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00753

以钛酸四丁酯为Ti源, 尿素为N源, 直接低温水热合成N掺杂TiO2粉末, 并以泡沫镍为载体负载N掺杂TiO2粉末. 采用XRD、SEM、TEM、UV-Vis和XPS对N掺杂TiO2粉末进行表征, 并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降解甲醛气体的性能. 结果表明N原子成功地掺杂到TiO2晶格中, 使其晶格常数a和c变大. N原子替代了晶格中部分O原子和Ti原子, N的化学价态表现为Ti-N-Ti和O-N-O形式, N掺杂TiO2可描述成Ti1-yO2-xNx+y-TiO2-xNx形式, 其吸收边界红移到600nm处. SEM结果表明N掺杂TiO2可以均匀弥散地分布于泡沫镍的载体上, 且具有高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甲醛气体的能力.

关键词: N掺杂TiO2 , nickel foam , photocatalytic property under visible light

医用AZ31镁合金表面复合膜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李姝 , 董寅生 , 盛晓波 , 郭超 , 储成林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0.01.012

为改善医用AZ31镁合金的抗蚀性能,综合应用阳极氧化及化学转化工艺在其表面制备了复合膜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膜层形貌,X射线衍射分析了膜层成分,并利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对膜层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工艺制备的膜层粗糙不平,主要组成为Mg(OH)_2及Al_2O_3;经化学转化后,所得复合膜较为致密、平整,膜层中主要含元素N,O,P.动电位极化曲线分析表明,复合膜对AZ31镁合金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EIS阻抗图谱拟合电路反映出制备的复合膜层具有4层结构,从侧面证明了阳极氧化膜与化学转化膜之间的化学结合作用.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 AZ31镁合金 , 复合膜层 , 阳极氧化 , 化学转化

RFe7Mn4Ti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

杨石强 , 林萍华 , 盛晓波 , 董寅生 , 杨素萍

功能材料

利用真空电弧熔炼和真空热处理制备RFe7Mn4Ti(R=Y、Tb、Dy、Ho和Er)化合物样品.室温粉末样品的X射线衍射和热磁曲线测量表明:所有这些化合物都具有单ThMn12型结构,其晶格常数a、c和单胞体积V随着稀土元素的不同而变化.在DyFe7Mn4Ti和HoFe7Mn4Ti化合物的热磁曲线上出现了明显的补偿特征,补偿温度分别约为123K和90K.本文还给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 ThMn12结构 , 饱和磁化强度 , 补偿温度

包渗时间对Cu表面Ni-Al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红星 , 盛晓波 , 储成林 , 董寅生 , 林萍华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08.013

在Cu基表面电镀Ni层上采用料浆包渗法渗铝,研究了800℃下,保温时间对渗层的成分、组织、厚度、显微硬度和Al原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Ni镀层表面经过活性渗铝后,形成了单相Ni2Al3金属间化合物渗层.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Ni2Al3相中的Ni元素含量增加,Al元素的含量减少,同时,Ni2Al3相晶粒长大,渗铝层增厚,Al原子在渗铝层中的扩散系数下降,渗层显微硬度先降低后增高.

关键词: 电镀Ni , 料浆包渗铝 , Ni2Al3金属间化合物 , 扩散系数

铜表面Ni2Al3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与组织转变研究

王红星 , 盛晓波 , 储成林 , 董寅生 , 林萍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铜为基体,采用电镀镍和浆料包渗铝法制备出Ni2Al3渗层.研究了900℃下空气中不同氧化时间,Ni2Al3渗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与组织转变行为.结果表明:经电镀Ni及随后800℃×12h浆料包渗铝,可在铜表面获得厚度为250μm、物相单一的致密Ni2Al3渗层.900℃氧化实验过程中,氧化时间在100h内,渗层表面X射线衍射分析中,没有Al2O3相衍射峰产生,Ni/Ni2Al3界面的Ni2Al3,相首先转变为NiAl相,并且NiAl相随时间延长而增厚;超过150h后,在渗层中Al2O3相出现衍射峰,同时Ni2 Al3相全部转变成NiAl相.在高温氧化过程中渗层无明显剥落现象,到250h时渗层仍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渗层表面由NiAl相和Al2O3相组成.

关键词: Ni3Al3渗层 , 高温抗氧化性 , NiAl金属间化合物

Cu基体电镀Ni层表面渗Al组织及其形成机理

王红星 , 盛晓波 , 储成林 , 林萍华 , 董寅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纯Al粉为渗剂、NHCl4作为活化剂、鸡蛋清为粘结剂、Cu基体镀Ni层表面渗Al.研究经800℃保温12 h后的渗铝层的表面形貌、组织、厚度和截面元素分布,分析渗铝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渗铝处理后Cu-Ni界面结合良好.渗铝层组织为单一的富Al的Ni2Al3金属间化合物.渗铝层厚度为200 μm,平均显微硬度HV达到1 100.Al的沉积和运输主要依靠AlCl2完成.

关键词: , 电镀 , , Ni2Al3金属间化合物 , 浆料包渗法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