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铭皓
,
段标标
,
盛力
,
黄书杭
,
佘磊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1)60392-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Mn-Al层状双氢氧化物,并将其用于以硝基苯为目标污染物的催化臭氧降解反应中.结果表明,Co-Mn-Al层状双氢氧化物存在时,硝基苯的降解和矿化效率较单独臭氧氧化系统显著提高.采用加入羟基自由基捕获剂(叔丁醇)和电子顺磁共振检测(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为捕获剂)的间接、直接方法,探讨了Co-Mn-Al层状双氢氧化物是否强化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结果表明,加入叔丁醇降低了硝基苯的降解效率;电子顺磁共振检出了更强的羟基自由基加成物生成信号.Co-Mn-Al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存在促进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
催化臭氧
,
硝基苯
,
叔丁醇,电子顺磁共振
,
羟基自由基
隋铭皓
,
陈勇
,
盛力
,
段标标
材料导报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Co)∶n(Mn)∶n(Al)=4∶0∶2、4∶1∶1、4∶2∶0的CO32离子插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经500℃煅烧4h得到相应的Co-Mn-Al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o-Mn-Al复合氧化物具有含Co尖晶石氧化物的结构特征,属于中孔材料,与Co-Mn-Al LDHs相比,其比表面积增大,孔容增加,孔径尺寸变小,且随着Mn与Al原子比的增加,样品结晶度及有序性均下降.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
过渡金属
,
复合氧化物
段标标
,
隋铭皓
,
盛力
材料导报
以过渡金属盐Co(NO3)2、Mn(NC3)2为钴源、锰源,Al(NC3)3为铝源,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为碱性介质,利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n(Co)∶n(Mn)∶n(Al)=4∶0∶2、4∶1∶1、4∶2∶0的CO32-离子插层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呈层状片状,随着LDHs样品中Mn、Al原子比的增加,结晶度变差,形貌变得无序,平均孔径减小,比表面积和孔道容量变大.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
过渡金属
,
共沉淀法
盛力
,
付志峰
,
石艳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1.06.00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式,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原料制备了粒径分别为30 nm、75 nm、210 nm左右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乳胶粒核壳结构设计与大小粒径乳液机械共混改性2种方法研究了如何在较少含氟单体用量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表面疏水性能.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动态光散射仪、接触角测定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共聚物膜的表面性能和共聚物乳液粒径的大小及分布,测试结果表明,核壳结构乳液成膜后壳层含氟量较高,膜表面接触角大于90°,疏水性能强;而大小粒径乳液共混物成膜后表面含氟量较低,却仍能得到90°以上的接触角,表明乳胶膜表面具有粗糙结构,具有一定的仿荷叶效应.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
核壳结构
,
乳液共混
,
接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