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Pt(Ⅱ)与甲胎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干宁 , 侯琳熙 , 王鲁雁 , 李天华 , 徐伟民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7.03.009

采用电化学和荧光方法研究了Pt(Ⅱ) 水合物与甲胎蛋白(AFP)相互作用的机理,发现它们具有较强的相互结合能力.文中对Pt(Ⅱ)- AFP体系的适宜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及信号强度与AFP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Pt(Ⅱ)浓度范围内,AFP浓度与其荧光峰电流强度成正比.本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对AFP的检出限为10.2ng/mL.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干扰影响,并对实际血清样品中的AFP进行分析,结果满意.

关键词: 分析化学 , 电化学 , 荧光 , 甲胎蛋白 , Pt(Ⅱ)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检测鱼肉中的七种生物胺

干宁 , 李天华 , 王鲁雁 , 江千里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6.030

建立了一种利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同时检测鱼肉中组胺、腐胺、2-苯乙基胺、尸胺、色胺、亚精胺及精胺7种生物胺的方法.样品经6%过氯酸萃取后,由苯甲酰氯衍生化,以含0.06 mol/L脱氧胆酸钠的0.02 mol/L硼酸(pH 9.2)-甲醇(体积比为95∶5)混合液为电泳介质,电泳电压25 kV,温度25 ℃,检测波长214 nm,在12 min内实现了7种生物胺的完全分离.7种生物胺的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的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除组胺为15 μg/g外,其余均为5 μg/g.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该法用于海鱼中7种胺类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 生物胺 , 鱼肉

钌(Ⅱ)酞菁自组装半胱胺酸电化学传感器

干宁 , 李天华 , 王鲁雁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2.014

将四羧基钌(Ⅱ)酞菁(RuPc)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Au电极表面的巯基丁二胺单分子层上,获得了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RuPc-CME),并对其进行了IR、XPS表征. 该修饰电极对L-半胱胺酸(Hcy)的氧化显示出较好的电催化响应,可用作Hcy的电化学传感器. 探讨了传感器对Hcy的电催化氧化机理pH=5.5,考察了底液pH值的影响. 传感器的计时电流曲线的响应时间小于5 s,氧化电流与Hcy浓度在5.0×10-7~5.4×10-5 mol/L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8×10-7 mol/L(S/N=3),可用于检测人血清样品中的Hcy.

关键词: 金电极 , 自组装单分子层 , 电催化 , 钌(Ⅱ)酞菁 , 半胱胺酸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