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如琴
,
王阳阳
,
张润涛
,
王燕
,
全建军
硅酸盐通报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添加超细电气石粉和烧结助剂,采用湿式超细研磨和低温煅烧工艺,制备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对孔雀石绿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孔径细小均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适量超细电气石粉的引入使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反应5h,孔雀石绿溶液脱色率达89.3%,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探讨了脱色前后孔雀石绿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孔雀石绿的脱色机理.
关键词:
粉煤灰基多孔陶瓷
,
电气石
,
孔雀石绿
,
脱色机理
祁燕
,
汪涛
,
杨心
,
王阳阳
硅酸盐通报
以经不同浓度植酸(IP6)溶液表面改性的羟基磷灰石(HA)粉体为固相,蒸馏水为固化液制备了基于螯合作用固化的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研究了IP6浓度对骨水泥固化产物、抗压强度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IP6与HA的螯合机理.结果表明:IP6浓度不影响骨水泥的固化产物,但对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和微观形貌有显著影响.当IP6浓度达到5000 ppm以上时,骨水泥抗压强度可保持在30 MPa以上,并且其内部结构更加致密.
关键词:
螯合
,
植酸
,
羟基磷灰石
,
骨水泥
王阳阳
,
汪涛
,
祁燕
硅酸盐通报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混合模板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合成了介孔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测定其吸水率,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拉曼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材料进行了物相分析、化学键分析和微观形貌观察.结果显示,随着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模板剂中的比例增加,n-HA的吸水率逐渐提高,并且其微观结构由短杆状逐渐转变为针状.最后,对HA具有高吸水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吸水性
,
羟基磷灰石
,
模板剂
王阳阳
,
吕振林
,
王红洁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不同SiC颗粒级配(粒径为11.3 μm与3.8μm SiC粒子的质量比分别为0.75∶1,0.5∶1,0.4∶1)用注浆成型反应烧结法制备了SiC陶瓷,在不同冲蚀角度下采用不同粒径(300~600 μm和600~850 μm)的石英砂进行冲蚀磨损试验,结合冲蚀表面形貌分析了颗粒级配对SiC陶瓷冲蚀磨损性能与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级配为0.75∶1的注浆素坯反应烧结制备SiC陶瓷的致密度最高,在相同冲蚀角度下的冲蚀磨损率最低;SiC陶瓷冲蚀磨损率随冲蚀角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并在冲击角为60°时达到最大;石英砂粒径越大,磨损率越大;SiC陶瓷的冲蚀磨损机理以游离硅、游离碳和SiC粒子的脱落为主.
关键词:
颗粒级配
,
注浆成型
,
碳化硅陶瓷
,
反应烧结
,
冲蚀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