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世杰
,
黄凌雄
,
王金亮
,
周海涛
,
霍汉德
,
张昌龙
,
周卫宁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水热法在双温区加热炉中以Z-切向晶片为籽晶生长了掺铌KTiOPO4单晶(Nb∶ KTP),得到尺寸为24.7mm×14.7 mm× 42.6 mm的透明晶体.研究了Nb∶ KTP水热条件下的生长习性和宏观、微观缺陷,通过其与纯KTP的透过谱的对比,对晶体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估,与高质量的水热高抗灰迹KTP晶体有相当的质量.
关键词:
水热法
,
掺铌KTP晶体
,
形貌
,
缺陷
王金亮
,
段隆臣
,
张昌龙
,
胡章贵
,
霍汉德
,
左艳彬
,
卢福华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以水热自发成核BSO晶体作为培养料,4.0 mol/L NaOH溶液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成功生长出无色BSO晶体,测试了其透过率曲线,并探讨分析了BSO晶体赋色的原因.结果表明:水热法BSO晶体在可见光区基本不存在明显的吸收,解决了熔体法BSO晶体所存在的赋色问题.
关键词:
硅酸铋晶体
,
水热法
,
色心
,
晶体生长工艺
何小玲
,
周海涛
,
王金亮
,
霍汉德
,
张昌龙
,
左艳彬
,
卢福华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水热法,以固相烧结的化学计量比(2Bi2 O3∶3SiO2)的玻璃态Bi4Si3O12做培养料,以NaOH溶液为矿化剂,研究了在水热体系下形成Bi4Si3O12晶体的相区.结果发现,在生长温度为380 ~ 500℃,矿化剂浓度为1.5 ~4 mol/L时,自发成核生成的晶粒均为Bi4Si3O12和Bi12SiO20两种物相.通过在矿化剂溶液中外加一定量的SiO2,得到完全纯相的Bi4Si3O12,并生长出尺寸超过8 mm的Bi4Si3O12单晶.无论在矿化剂溶液中是否添加SiO2,生长的Bi4Si3O12都呈四面体形状,显露面以{112}面族为主,Bi4Si3O12晶体的这一结晶习性能够用周期性键链(PBC)理论予以解释.
关键词:
Bi4Si3O12
,
水热法
,
结晶习性
何小玲
,
张昌龙
,
周海涛
,
左艳彬
,
覃世杰
,
王金亮
人工晶体学报
GaN作为性能最为优异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高质量的衬底材料的研发是目前乃至近5年的研究热点,而最好的衬底材料即为GaN体单晶.在为数不多的GaN体单晶的几种生长方法中,氨热法被普遍认为是生长GaN体单晶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不同矿化剂生长条件下GaN晶体的氨热法生长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
氮化镓
,
氨热法
,
进展
赵晓东
,
陶乐晓
,
王金亮
,
陈慧琴
,
刘建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高温压缩实验研究了新型Al-Zn-Mg-Cu高强铝合金在温度300~450℃、应变速率0.001~10 s-1和压缩变形程度30%~80%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和组织演变.分析了该合金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动力学分析获得该合金热变形的应力指数和激活能分别为4.97和150.07 kJ/mol,表明合金的热变形主要受扩散所控制.金相组织观察发现,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变形组织晶内析出相逐渐溶入基体组织,晶内组织逐渐趋于均匀;同时粗大的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晶界难溶相的碎化和弥散化程度增大.TEM和EBS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组织分析表明,该合金在高温压缩变形过程中组织演变主要是亚晶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热变形组织演变机理为动态回复和大应变几何动态再结晶.
关键词:
Al-Zn-Mg-Cu高强铝合金
,
热变形
,
组织演变
左艳彬
,
周海涛
,
王金亮
,
何小玲
,
任孟德
,
张昌龙
人工晶体学报
在分别添加0.1wt%,0.2wt%和0.3%wt% Sc2O3的水热体系中得到了ZnO单晶体.研究了杂质,特别是Sc对ZnO水热生长机制的影响.Sc及其在碱性溶液中形成阴离子配位中间体基团(例如Sc(OH)4)可以吸附到ZnO的(0001)和(0001)面,导致这两个极性面发生非极性生长,形成规则六棱柱的形貌.在室温下测得的电阻率和载流子浓度显示:即使所得晶体的钪含量仅有8 ~ 13 ppm,Sc掺杂ZnO仍是高导电性的,电阻率低于5.6×10-2 Ω·cm,载流子浓度在0.9~1.6×1018electrons/cm3.表征了切割自+c区和-c区的晶片的Zn面和O面的室温光致发光用于评价光学性能.
关键词:
钪掺杂ZnO
,
水热法
,
生长机理
,
霍尔效应
,
光致发光
苗建印
,
王金亮
,
马同泽
工程热物理学报
微小结构中蒸发传热过程的研究对高性能传热设备如毛细蒸发器等的设计和性能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传热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接触角在微小结构蒸发传热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接触角随热负荷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触角发生了明显的滞后现象;当加热功率较大时,接触角对加热功率的反应更为敏感;蒸馏水-玻璃体系的接触角大于无水乙醇-玻璃体系的接触角.
关键词:
微小结构
,
蒸发传热
,
接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