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昌
,
郭恩明
,
巩水利
,
李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提出了一种钛合金电子束毛化技术实现方法.借助于新型电子束扫描控制系统,通过扫描波形的特殊设计,可以实现电子束毛化技术,从而在金属表面产生高约几毫米的毛刺.利用这种实现方法,通过选取不同的扫描波形和扫描频率获得了各种不同的毛刺形貌,并进行了毛刺的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六边汇聚型扫描波形毛化效果最理想,而合适的扫描频率同样也是产生毛化形貌的关键.毛刺的微观组织区域分成了边缘区、中心区、热影响区和母材.
关键词:
电子束毛化
,
扫描波形和频率
,
毛刺
,
六边型汇聚
,
微观组织
许恒栋
,
赵海燕
,
孟令瑶
,
王西昌
,
巩水利
,
白秉哲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2.00038
利用电子束毛化技术在TA15薄板(Ti-6A1-2Zr-1Mo-1V)表面生成“毛刺”,通过OM,SEM,EDS和XRD分析了“毛刺”的组织、元素成分和性能.研究发现,“毛刺”组织可分为边缘区、中心区、热影响区、基体;边缘区为粗大晶粒和大量片状马氏体,硬度最低;中心区为大晶粒和规则排列的片状马氏体,硬度次低;热影响区晶粒较小,晶界为α相,晶内为平行排列的片状马氏体组织,硬度最高;不同区域的A1含量有明显差异.“毛刺”不同区域的硬度主要取决于A1含量和晶粒尺寸.
关键词:
电子束毛化技术
,
TA15钛合金
,
组织
,
显微硬度
邓云华
,
关桥
,
陶军
,
吴冰
,
王西昌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105
以电子束为热源,采用不同的束流功率对TC4钛合金进行刚性拘束热自压连接,测试分析了连接接头界面焊合质量、组织和力学性能.同时,在实验基础上对刚性拘束热自压连接热应力应变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分析了束流功率对连接接头界面焊合质量以及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束流功率增加,加热温度、高温区停留时间、高温区体积以及界面金属压缩塑性变形随之增加,促进界面两侧原子扩散,界面焊合质量提高.束流功率显著影响连接接头组织,小束流功率加热时能获得组织均匀的连接接头,大束流功率加热时,界面加热区产生针状α相,且α/a相界取向差主要位于59.85°附近,呈现出在同一β相晶粒内部产生的特点.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受界面焊合率和加热区组织共同影响,束流较小时,界面未焊合缺陷多,结合强度低;束流较大时,加热区发生显著组织转变,晶粒粗大,接头塑性差.束流功率为330W时,接头组织均匀且界面焊合质量好,获得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连接接头.
关键词:
热自压连接
,
热应力-应变过程
,
束流功率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王金南
,
付鹏飞
,
毛智勇
,
王西昌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调节扫描轨迹、束流数量、束流能量比、束流间距等参数,进行了316不锈钢电子束焊接同步预热/缓冷复合工艺研究,获得了成形良好的焊接接头.利用光学显微镜、材料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分析了电子束焊接热处理复合接头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拉伸性能、拉伸断口.结果表明,与常规电子束焊接相比,电子束焊接热处理复合接头焊缝区的析出相细小均匀,焊缝区及热影响区显的微硬度分布均匀,焊接热处理复合接头抗拉强度提高了6%;接头的微观断口具有韧性断裂特征,断口为典型韧窝断口;电子束焊接热处理复合加工有助于提高焊缝质量和焊缝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不锈钢
,
电子束焊接
,
热处理
,
组织性能
邓云华
,
关桥
,
吴冰
,
王西昌
,
陶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提出了一种新的固相连接方法——刚性拘束热自压连接技术,基本原理是:在无外力作用的条件下,利用集中热源非熔化局部加热刚性拘束的待连接材料,形成热弹塑性应力应变场,对连接处热塑性状态金属产生自挤压,实现扩散和固相连接.在真空条件下,利用电子束热源对TC4进行了刚性拘束热自压连接,验证了刚性拘束热自压连接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连接温度对刚性拘束热自压连接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自压连接方法原理可行,加热温度显著影响钛合金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在TC4合金相变点以下温度加热时,接头组织均匀,综合力学性能优异.
关键词:
刚性拘束热自压连接
,
钛合金
,
组织
,
力学性能
,
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