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平
,
吴晓春
钢铁
在700 ℃下,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难以工作,奥氏体型热作模具钢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基于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了6种不同成分的试验钢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试验测定了6种钢的硬度、室温冲击韧性、热稳定性,利用二次型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建模,得出了三者与成分、工艺之间的回归方程,并与H13钢和DIEVAR钢对比。结果表明:增加Si、Mn、V含量,降低Cr、Mo含量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同时在所设计的热处理工艺范围内可以使钢的室温冲击功达到300 J;在700 ℃保温20 h,硬度HRC减少1~3。
关键词:
奥氏体型热作模具钢;均匀设计方法;二次型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王良平
,
吴晓春
钢铁
在700℃下,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难以工作,奥氏体型热作模具钢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基于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了6种不同成分的试验钢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试验测定了6种钢的硬度、室温冲击韧性、热稳定性,利用二次型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建模,得出了三者与成分、工艺之间的回归方程.并与H13钢和DIEVAR钢对比.结果表明:增加Si、Mn、V含量,降低Cr、Mo含量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同时在所设计的热处理工艺范围内可以使钢的室温冲击功达到300 J;在700℃保温20 h,硬度HRC减少1~3.
关键词:
奥氏体型热作模具钢
,
均匀设计方法
,
二次型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王良平
,
吴晓春
,
闵娜
,
江浩
,
王庆亮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9.01.004
测试了加稀土元素的奥氏体热作模具钢的组织、强韧性及热稳定性,并利用SEM对冲击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高热稳定性,稀土的加入改善了钢的组织性能,室温冲击韧性超过300J/cm2,在750℃保温20h的试验条件下,硬度降低1~3HRC,表明试验钢可以运用在高温工作条件下.
关键词:
稀土元素
,
奥氏体热作模具钢
,
强韧性
,
热稳定性
王良平
,
吴晓春
,
闵娜
,
江浩
,
佟倩
,
王庆亮
机械工程材料
在国外GP奥氏体热作模具钢的基础上,降低了铬和钼的含量,提高了硅和锰的含量,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奥氏体热作模具钢;在相同的冶炼、锻造和热处理条件下,对两种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750℃下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钢的纵向冲击韧性相当,而试验钢的横向冲击韧性明显优于GP钢的,具有更好的等向性;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塑性均略高于GP钢的;750℃保温20 h过程中,两种钢的硬度基本保持稳定,且试验钢始终比GP钢高约2 HRC.
关键词:
奥氏体热作模具钢
,
GP钢
,
力学性能
,
热稳定性
吴晓春
,
江浩
,
王良平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OM、SEM与TEM分析新型奥氏体热作模具钢6Mn14Cr3Mo2V2的微观组织,利用电解法萃取6Mn14Cr3Mo2V2在退火、固溶及时效状态下的碳化物,通过XRD对其进行物相分析,并与Thermo-Calc热力学相图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钢中组织为单相奥氏体+碳化物,在时效状态下,钢中碳化物含量约为4.59%,碳化物类型为VC,与Thermo-Calc计算结果基本符合.根据上述结果提出6Mn14Cr3Mo2V2强韧化机制:时效态下,铬与钼元素不形成碳化物,固溶在奥氏体中起固溶强化作用;钢中主要强化相为时效过程中弥散析出的粒径10nm左右的VC,而固溶过程中未溶的较大体积的VC钉扎在奥氏体基体上,阻碍晶粒长大,起细化晶粒作用.
关键词:
奥氏体
,
热作模具钢
,
微观组织
,
碳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