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利
,
陈辉
,
余晓波
,
徐健
,
王筱留
钢铁
理论燃烧温度是判断高炉炉缸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深入分析现有理论燃烧温度计算模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修正建议 :绝热系统内除煤气之外还应包括燃料燃烧后的残留物及未燃煤粉;所有物质的比热容应是温度的函数;焦炭的温度应为高温区热平衡计算所得;同时,考察了这些修正因素对理论燃烧温度计算值的影响。
关键词:
高炉;理论燃烧温度;绝热系统;比热容;焦炭燃烧温度
左海滨
,
王筱留
,
张建良
,
汤清华
钢铁研究学报
延长高炉寿命、提高单炉产量、降低燃料比是推动当代炼铁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高炉使用铜冷却壁后,高炉寿命的限制性环节逐渐从炉身下部、炉腰、炉腹等高热负荷区域转向炉缸。通过对炉缸温度场、流场以及灌浆过程应力分布的模拟,系统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连续发生的多起炉缸炉底烧穿事故,结果表明:铁口两侧下方300~500mm是铁水冲刷最严重的部位;炉缸结构不合理、冷却系统不匹配、耐火材料质量差以及炉缸监测缺失是影响炉缸寿命的主要因素;减小灌浆压力及灌浆面积有利于减小砖衬热面的应力。此外对炉缸烧穿后的挖补给出了操作指导。
关键词:
炉缸长寿
,
炉缸结构
,
冷却系统
,
炉缸灌浆
吴胜利
,
陈辉
,
余晓波
,
徐健
,
王筱留
钢铁
理论燃烧温度是判断高炉炉缸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在深入分析现有理论燃烧温度计箅模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修正建议:绝热系统内除煤气之外还应包括燃料燃烧后的残留物及未燃煤粉;所有物质的比热容应是温度的甬数;焦炭的温度应为高温Ⅸ热平衡计算所得;同时,考察了这些修正因素对理论燃烧温度计算值的影响.
关键词:
高炉
,
理论燃烧温度
,
绝热系统
,
比热容
,
焦炭燃烧温度
曹永国
,
吴胜利
,
王筱留
,
韩宏亮
钢铁
根据高炉炉缸在实际生产中的情况,将炉缸内衬划分为有限单元,采用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炉缸内衬温度分布模型,并应用于高炉炉缸内衬设计,进而对炉缸的工艺设计做必要的调整优化,以此获得合理的炉缸内衬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内衬温度推测炉缸内衬侵蚀程度,对炉缸内衬的寿命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了温度场分布设计技术优化的碳砖-陶瓷杯炉缸内衬的高炉,陶瓷杯侵蚀速率很缓慢,推测"蒜头"状部位的陶瓷杯使用时间可达10 a以上.
关键词:
高炉
,
炉缸内衬
,
温度场设计
,
状态判断
,
炉缸寿命推测
项钟庸
,
王筱留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63
从低碳炼铁的角度研究高炉采取的各种操作制度的合理性非常必要.用Rist模型和风口耗氧量来评估增加渣量、提高炉腹煤气量、高富氧高湿度、低硅冶炼等操作制度.研究了增加渣量不仅要增加炉渣的熔化热,而且由于风口耗氧量的增加,将提高直接还原度,提高燃料比.高富氧高湿度冶炼,由于水分解需要消耗碳素,同时附加了热量消耗,使风口耗氧量增加;唯有改善炉身效率,增加间接还原,充分利用炉内煤气热能和化学能,才能补偿风口耗氧量引起的负面影响.目前中国高炉的炉身效率普遍偏低,而低硅冶炼应在提高煤气利用率与低燃料比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发挥效果.由此提出在种种操作制度下需要关注的方面,供操作者参考.
关键词:
风口耗氧量
,
燃料比
,
滴落带
左海滨
,
张建良
,
王筱留
钢铁
从分析目前高炉炼铁碳消耗的本质出发,针对给定的原燃料条件,利用模型计算分析了当前主要低碳炼铁途径的节碳潜力。结果表明:对于普通高炉而言,间接还原达到平衡时的煤气利用率为56.99%,降低燃料比28.37kg/t。氧气高炉炉顶煤气完全循环利用条件下,最低燃料比为385.6kg/t。喷吹焦炉煤气可以降低燃料比,每增加10m3喷吹量,可降低焦比5.0kg/t左右;此外喷吹量存在极值,随着富氧率提高,获得最低燃料比的喷吹量增大,且最低燃料比降低。最佳喷吹条件为富氧率6%~8%,喷吹量160~180m3/t,可节约焦比53~54kg/t。使用高反应性焦炭可以降低热储备区温度,使间接还原平衡时CO浓度降低,平衡CO浓度从70%~60%,每降低2.5%,理论上可降低燃料消耗10.3~12.2kg/t,且降低幅度逐渐减小。
关键词:
低碳炼铁
,
氧气高炉
,
煤气循环
,
高反应性焦炭
项钟庸
,
王筱留
,
银汉
钢铁
根据高炉炼铁原理和实际生产统计数据对炼铁生产效率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例如,在装料制度和布料模式的选择上,除了保证高炉顺行以外,还应该增加煤气利用率,作为判定合理煤气流分布的标准.在比较实际高炉操作指标的同时,进行了能耗、成本的对标及经济比较.提出了对设备能力过剩的高炉进行扩容改造,以强化设备的利用率来提高产量、降低能耗、降低成本.
关键词:
节能
,
减排
,
炉腹煤气量指数
,
煤气利用率
,
燃料比
项钟庸
,
欧阳标
,
王筱留
钢铁
近年来,中国高炉结构向薄壁发展。薄壁高炉的优点是能够在一代炉役内在固定的内型下生产,因此寻找与薄壁相适应的合理内型成为薄壁高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过厚壁高炉内型的合理化过程,以及总结已投产薄壁高炉内型的实绩,分析研究了薄壁高炉内型各参数的关系,提出薄壁高炉内型设计方法,并推荐相应炉容的薄壁高炉内型的尺寸。
关键词:
高炉
,
薄壁
,
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