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磷光材料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丁桂英 , 姜文龙 , 王静 , 汪津 , 王立忠 , 韩强 , 王红梅 , 赵晓红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6.04.015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是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它不仅可以作为液晶显示的背光源,也是未来照明技术的有效光源.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可以同时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激子,理论上可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 %,而在近几年倍受关注.文章介绍了磷光材料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按多发射层、多重掺杂单发射层、单重掺杂单发射层以及基于激发二聚体和激基复合物发射4种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 磷光材料 , 掺杂 , 敏化剂

电压对有机蓝光器件发光光谱的影响

姜文龙 , 王静 , 丁桂英 , 汪津 , 王立忠 , 韩强 , 王洪梅 , 赵晓红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3.001

介绍了结构为ITO/40 nm 4,4',4"-tris[N,-(3-methylphenyl)-N-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m-MTDATA)/5 nm 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x nm 4,4-bis(2,2-diphenyl vinyl)-1,1-biphenyl(DPVBi)/y nm 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ne)/40 nm 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0.5 nm LiF/Al的器件,其发光光谱的半峰宽在电压由2 V变为12 V时,由140 nm变为70 nm,器件发光的峰值波长由456 nm变为444 nm的规律.半峰宽变窄是由于随着电压的升高,被Rubrene俘获的电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越过Rubrene层,在DPVBi中与注入的空穴形成激子而复合发光的概率的逐步增加所造成的.峰值波长蓝移是由于激子的形成区域随着电压的增加逐渐由DPVBi层移向NPB层造成的.器件峰值波长的这种变化对器件的色度改善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峰值波长 , 蓝移

利用C-545T超薄层多层结构的白光器件

丁桂英 , 姜文龙 , 汪津 , 王静 , 王立忠 , 常喜 , 张刚 , 王红梅 , 赵晓红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8.02.019

为了探讨(3-545T超薄层的发光特性,设计了结构为:ITO/2T-NATA(20 nm)/NPBX(20 nm)/C-545T(d nm)/BCP(8 nm)./Alq(40 nm)/LiF(0.5 nm)/Al的绿光器件.结果表明,随着C-545T层厚度d的增加,器件的亮度和效率均下降,这是由于C-545T染料的浓度淬灭效应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基于C-545T超薄层为发光层之一的多层结构的白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NPBX(30 nm)/Rubrene(0.2 nm)/NPBX(5 nm)/DPVBi (20 nm)/NPBX(4 nm)/C-545T(0.1 nm)/Alq(30 nm)/LiF(0.5 nm)/Al.在驱动电压为16 V时,其最大亮度达到12 320 cd/m2,对应的色坐标为(0.32,0.40),在电压为4 V时,最大光功率效率达到了3.45 lm/w.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超薄层 , 效率

掺杂浓度和厚度对有机白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王立忠 , 姜文龙 , 王广德 , 张刚 , 丛林 , 孟昭晖 , 高永慧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10.03.018

介绍了结构为ITO/2T(20nm)/NPBX(15nm)/DPVBi(15nm)/Alq3:Rubrene(10,x)nm/Alq3(40 nm)/LiF(0.5nm)/Al的掺杂方法制备的白光器件.其中掺杂浓度x分别为1%、2%、3%、4%和5%(质量分数).这种结构充分利用了Rubrene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良好的掺杂特性,从而使器件发射出性能较好的白光.首先讨论了Rubrene的掺杂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当Rubrene掺杂浓度是3%(质量分数)时,色度最好(O.32,0.32)且色坐标稳定.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掺杂层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掺杂层的厚度Y分别为10,15,20,25,30nm变化时,制作了5个器件.随着掺杂层厚度的增加,器件发出的蓝光和黄光相对平衡,色度较好.其中掺杂层厚度为20nm时,器件的效率和亮度均最高,分别达到5.10 cd/A和17 130cd/m2.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 白光 , 掺杂 , 厚度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制备超细晶低碳钢的热稳定性

王立忠 , 王经涛 , 王媛 , 郭成 , 陈金德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2.004

用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简称ECAP)法制备出超细晶低碳钢材料,并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研究其组织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在200~500℃之间退火时,材料组织处于回复阶段,其铁素体晶粒几乎没有长大,晶粒尺寸约0.4pm;在550℃退火时,铁素体组织由较大的再结晶晶粒和细小的未再结晶晶粒组成;在550℃相同条件下退火时,变形试样中的渗碳体与热轧态试样中的渗碳体相比,前者球化能力明显增强;600℃退火时再结晶完成.

关键词: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 , 超细晶材料 , 低碳钢 , 再结晶

ECAP变形道次对珠光体钢中渗碳体球化的影响

王立忠 , 王经涛 , 黄俊霞 , 郭成 , 陈金德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6.01.008

成功地实现了珠光体钢65Mn的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并研究在650℃不同ECAP变形道次的条件下渗碳体球化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渗碳体在ECAP热变形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加速球化特征.第一道次ECAP热变形后,片状的渗碳体演化为细小碎块的聚集体;第二道次热变形后,渗碳体实质上已破碎,呈现出颗粒状和球化渗碳体的主要形貌特征;第五道次ECAP热变形后,进一步演化为超细的球状渗碳体均匀分布于超细晶铁素体基体的组织.

关键词: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 , 超细晶材料 , 渗碳体

掺杂Rubrene双发光区有机黄光器件的制作

汪津 , 姜文龙 , 王静 , 丁桂英 , 王立忠 , 韩强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6.06.009

制作了在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和aluminium tris-8-hydroxy-quinoline(Alq3)中分别掺杂黄色荧光染料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ne)的双发光区有机黄光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NPB(30 nm)/NPB:Rubrene(20 nm)/Alq3:Rubrene(20 nm)/Alq3(30 nm)/LiF(0.8 nm)/Al.NPB作为空穴传输层材料,Alq3作为电子传输材料,NPB和Alq3中掺杂Rubrene的浓度分别为0.9%和1.4%.实验结果表明,由于Rubrene具有较强的载流子俘获能力,而且在Alq3和NPB层中进行掺杂,相对于单掺杂层器件为Rubrene提供了更多的俘获空位,从而提高了器件的性能.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 发光效率 , 双发光层掺杂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