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钨酸钠含量对S135钢电沉积铁-镍-钨合金镀层的影响

陈孝文 , 张德芬 , 陈明礼 , 李曾珍 , 朱维 , 王旭 , 李红军 , 黄健 , 王宇

电镀与涂饰

利用钨酸钠通过电沉积在S135高强度钻杆用钢表面制备了Fe-Ni-W合金镀层.采用极化曲线测量以及结合力、显微硬度、厚度等测试研究了Fe-Ni-W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和机械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其结构.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即FeSO4·7H2O 30 g/L,NiSO4·6H2O 40 g/L,C6H8O7·H2O适量,添加剂YC-21~5g/L,pH 6.5,温度70℃,电流密度4A/dm2,时间1 h)的情况下,改变钨酸钠的质量浓度(20~60 g/L),所得镀层的性能也不相同.当钨酸钠质量浓度为50 g/L时,镀层各种性能指标均达到最佳,镀层中主要含有Ni17W3和FeNi3等物相.

关键词: , 铁-镍-钨合金 , 电镀 , 钨酸钠 , 结构 , 性能

Q235钢的污染海洋大气环境腐蚀寿命预测模型

王旭 , 肖葵 , 程学群 , 董超芳 , 吴俊升 , 易盼 , 毛成亮 , 蒋立 , 李晓刚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01414

采用周浸加速实验模拟Q235钢在我国青岛、万宁两种污染海洋大气环境的腐蚀行为,用失重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分析Q235钢在室内模拟大气环境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腐蚀动力学.研究室内加速实验与室外暴晒实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周浸加速实验后Q235钢与实际污染海洋大气环境暴晒实验结果相关性较好.结合灰色关联法建立Q235钢在两种污染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寿命预测模型:TQD=137.002t1.093,TWN=102.398t0.952.

关键词: Q235钢 , 污染海洋大气 , 腐蚀 , 寿命评估

采用无容器凝固技术研究过冷熔体热物理性质

朱玉英 , 李强 , 何云华 , 王葛 , 王旭 , 高颖 , 高静娜

材料导报

深过冷是获得特殊性能亚稳材料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采用无容器凝固技术可以在较低的冷却速度下实现并保持较长时间熔体的深过冷,使过冷熔体热物理性质参数的测量成为可能.介绍了电磁悬浮、助熔剂处理等几种常用的无容器凝固技术,阐述了它们在测量过冷熔体比热容等热物理性质方面的应用,同时综述了过冷状态下熔体比热容等热物理性质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无容器凝固 , 过冷 , 熔体 , 热物理参数

基于POSS核凝胶因子的光、热双控液晶物理凝胶

罗骁 , 陈思 , 施燕琴 , 马猛 , 吴波震 , 何荟文 , 王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5.05.013

本文创新性地将POSS核树枝状凝胶因子(POSS-G1-BOC)加入基体液晶分子5CB中,并且将偶氮苯化合物(Azo)作为光响应剂掺杂至该体系中制备得到液晶物理凝胶.通过管反演法、DSC、旋转流变仪等方法研究液晶物理凝胶的凝胶行为.采用SEM、紫外分光光度计、雾度仪等手段研究液晶物理凝胶的表观形貌、紫外吸收、透光率等.研究结果表明:在凝胶因子含量仅为0.5wt%即可形成凝胶强度良好的液晶物理凝胶,且此时体系溶胶-凝胶温度可达到111℃,远高于基体液晶的相转变温度3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于体系中偶氮苯光响应剂的存在,使得其对365nm紫外光及455nm蓝光也具有可逆的响应行为.本文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光、热双控性质的液晶物理凝胶,为其在防伪商标、食品包装材料、光热传感器、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树枝状 , 凝胶因子 , 液晶物理凝胶 , 光、热双控

小管径内螺纹管的蒸发实验研究及传热和压降关联式的评价

王旭 , 郭思璞 , 孙显东 , 朱华 , 李蔚 , 洪荣华 , 任毓程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4种内螺纹管管内蒸发对流换热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采用的管型外径为均为5 mm,螺旋角均为18°.给出了实验结果,并采用已有的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实验结果.

关键词: 内螺纹管 , 蒸发对流 , 压降 , 换热

碳纳米管对中间相炭微球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王志 , 范恒冰 , 马文斌 , 徐艳英 , 张旭 , 陈健 , 王旭

材料研究学报

通过原位热缩聚、模压成型、高温烧结制备了中间相炭微球/碳纳米管复合块体材料,采用热重分析和恒温氧化方法研究了碳纳米管对中间相炭微球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添加适当比例的碳纳米管可以增强中间相炭微球的抗氧化性能.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碳化处理后的炭材料微晶层间距变小,抗氧化性能增强;当添加5%碳纳米管时,样品初始失重温度提高了40℃,氧化10小时后质量损失仅为8.55%;但过多的碳纳米管会使微球粒径分布变宽,球形度变差,导致块体材料气孔率增加,降低了其抗氧化性能.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碳纳米管 , 中间相炭微球 , 抗氧化

氧掺入MoS2调节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转氢还原

张超锋 , 王旭 , 李名润 , 张志鑫 , 王业红 , 司锐 , 王峰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504-4

芳香胺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农药、医药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目前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制备芳香胺的多相催化体系多使用含有d6-d10贵金属以及高活性Ni的催化剂.为了提高反应的选择性,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控制、合金效应、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溶剂以及添加剂的筛选等不同手段被采用.考虑到该类催化剂复杂的制备方法以及易氧化的性质,近年来稳定高效的非贵金属体系的开发得到了广泛关注.MoS2是一类重要的高温加氢催化剂,不饱和的Mo位点(CUS Mo)被认为在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作为代表性的二维材料,MoS2的活性位点多集中于层状结构的边楞结构处.占有最大暴露面积的基面结构因为稳定的Mo-S化学键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多表现为催化惰性.通过剥离的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活性位点的数目,但新增的活性位点仍然多集中于层状结构的边楞结构处而不是基面.在MoS2与MoO2结构中Mo-S和Mo-O的键长不同,同时S和O的配位形式也不同.可以预见的是,如果MoS2结构中的一部分S元素被O元素取代,在这样的材料中将会出现大量缺陷以及活性CUS Mo结构.结合先前关于硫化钼材料的制备方法,我们通过部分硫化还原[Mo7O24]6-前驱物的方法制备了氧掺杂的MoS2材料(标记为O-MoS2).通过XRD,XPS,Raman和EDX等表征发现,不同的Mo-O结构存在于O-MoS2材料中.HRTEM表征结果显示,O-MoS2表面存在着丰富的结构缺陷.EXAFS结果显示,O-MoS2材料中可能含有四配位以及五配位的CUS Mo结构.以甲酸铵还原硝基苯为探针反应检测了CUS Mo结构.发现O-MoS2可以在水相条件下高效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生成相应的芳香胺,且催化剂稳定,可以多次循环使用.结合对照不同催化剂的NH3-TPD数据以及MoS2结构模型,我们发现O-MoS2材料中含有丰富的CUS Mo结构,这些CUS Mo结构更多地存在于材料的基面而非边楞结构.我们认为,对于该类掺杂MoS2材料的制备及结构表征将有利于拓宽MoS2催化剂从高温气相反应到温和液相反应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二硫化钼 , 不饱和Mo位点 , 芳香硝基化合物 , 转氢氢化 , 甲酸盐 , 多相催化

一种应用于光信息存储介质材料的吡啶偶氮苯液晶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方晶 , 黄卓婷 , 周云 , 施燕琴 , 王旭 , 陈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以吡啶偶氮苯为光致生色基团的新型液晶化合物(PALC),其化学结构、液晶相转变和液晶态织构分别采用1 H-NMR、DSC和POM进行了表征,证明该化合物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呈典型的向列相织构.且通过测试该物质的乙酸乙酯溶液(3×10-5 mol/L)先后经365nm紫外光和455nm可见光照射下的UV-vis吸收光谱的变化,对所合成液晶化合物的光异构化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化合物发生由反式到顺式的光异构反应;随后在455nm可见光照射下发生由顺式到反式的光异构回复反应,且在5s内便可恢复到初始状态,而此回复过程在暗箱中热弛豫12h也未见明显发生.并且当样品经过5次紫外光和可见光循环照射后,在326nm最大吸收峰值处未见吸收上的损失.综上性能表明所合成的吡啶偶氮苯液晶化合物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快速光响应、高抗疲劳性的可擦除液晶光信息存储介质材料.

关键词: 吡啶偶氮苯 , 光响应 , 液晶 , 信息存储

热处理工艺对2A12合金微观组织与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王旭 , 吴私 , 王晨充 , 姜龙涛 , 武高辉 , 蒋大鸣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冷热循环热处理工艺(改变的T7热处理工艺)来调整2A12铝合金显微组织从而提高其材料的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热处理方法与常见T6工艺、T4工艺对比,其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微屈服强度都明显高于T6工艺15%,更优于T4工艺.显微组织观察表明:经过深冷循环处理的铝合金材料的体积收缩使得材料内部产生了大量的位错和亚晶等,铝合金晶粒没有明显再结晶回复,同时强化相已完全转化为S'相,相比T6工艺析出相析出更完全、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其各种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采用无负载条件下测试尺寸稳定性的结果表示:在相同条件下,T7工艺下比T4工艺下的尺寸稳定性提高了30%.

关键词: 铝合金 , 冷热循环热处理 , 显微组织 , 尺寸稳定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