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东
,
孙树臣
,
王慧华
,
涂赣峰
,
于晶雪
,
李培忠
稀土
采用座滴法研究Nd2O3-LiF-NdF3在TiB2/TiC复相陶瓷上的润湿行为.Nd2O3-LiF-NdF3熔体在TiB2-TiC复相陶瓷上的润湿过程呈现出物理润湿和化学润湿双重特征,整个润湿过程在初期相当迅速,但当时间达到11 min后,接触角随时间的延长变化十分缓慢,三相平衡时的接触角为14.8°;润湿界面XRD分析表明,TiB2/TiC复相陶瓷与Nd2O3-LiF-NdF3熔体高温下不发生化学反应,TiB2的高温氧化是产生化学润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TiB2/TiC复相陶瓷
,
座滴法
,
接触角
,
润湿
王德永
,
姜茂发
,
刘承军
,
史陪阳
,
姚永宽
,
王慧华
中国稀土学报
通过实验室自配渣研究了稀土氧化物对保护渣粘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 稀土氧化物提高了保护渣粘度, 特别是当其含量大于10%后最为明显; 稀土氧化物导致保护渣粘度升高的原因是生成的高熔点物相随温度降低析出; 稀土氧化物在保护渣中具有一定溶解度, 当稀土氧化物在保护渣中出现过饱和时, 未溶解的固态质点使保护渣粘度随之升高; Li2O, B2O3和BaO可以降低液态保护渣粘度, 同时可以提高保护渣溶解吸收稀土氧化物的能力, 但是其加入量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稀土氧化物可以显著提高保护渣凝固温度, 这对铸坯-结晶器之间的传热和润滑非常不利.
关键词:
进铸保护渣
,
粘度
,
稀土氧化物
,
凝固温度
王慧华
,
王德永
,
孙树臣
,
涂赣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座滴法研究Nd2O3-LiF-NdF3熔盐在TiB2/TiC复相陶瓷表面的润湿行为.研究表明,NdF3-LiF-Nd2O3熔体在TiB2/TiC复相陶瓷表面的润湿过程呈现物理和化学双重润湿特征,即在润湿初期(0~8min)接触角下降显著,11min后接触角随时间延长缓慢下降,直至三相平衡,平衡时的接触角为14.8°;润湿界面XRD分析表明,TiB2/TiC复相陶瓷与Nd2O3-LiF-NdF3熔体高温下不发生化学反应,TiB2的高温氧化是导致界面发生化学润湿及产生不连续相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TiB2/TiC复相陶瓷
,
座滴法
,
接触角
,
润湿
钟胜奎
,
胡飘
,
刘乐通
,
王慧华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尿素共沉淀法合成了LiNi0.8Co0.2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锂源摩尔配比对LiNi08Co02O2晶形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共沉淀法合成LiNi0.8Co02O2样品最佳工艺条件是800℃温度条件下烧结10 h、锂过量5%合成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以0.2C倍率充放电时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206.4 mAh·g-1和191.6 mAh·g-1,循环30次后容量为178.2 mAh·g-1.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LiNi0.8Co0.2O2正极材料
,
尿素共沉淀法
,
电化学性能
王慧华
,
孙树臣
,
王德永
,
朱小平
,
涂赣峰
材料研究学报
以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的陶瓷粉体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了致密的TiB2-TiC复相陶瓷.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过程对于控制TiB2-TiC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和相组成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能促进TiB2和TiC两相间连续界面的形成;球磨48 h的粉体在1800℃烧结2h后,可制备出相对密度为98.4%、抗弯强度为487MPa、硬度值(HRA)为94.7、断裂韧性为5.83 MPa·m1/2的TiB2-TiC复相陶瓷.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TiB2-TiC复相陶瓷
,
机械合金化
,
力学性能
,
连续界面
王慧华
,
徐英君
,
郝月莹
,
郭瑞琪
,
屈天鹏
,
王德永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50107
以铝镇静钢为研究对象,在120t钢包内分别进行了镁处理和钙处理试验,对比了钢中夹杂物的成分、形貌、尺寸和分布.结果表明:镁处理试验炉次TO的去除率超过50%,钙处理炉次仅为30%,证明镁处理净化钢液效果更为明显;镁处理可将Al2O3迅速变质为尖晶石或MgO,夹杂物分布弥散,尺寸细小且基本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大;钙处理对夹杂物的变质速度稍慢,夹杂物数量先增加后降低,尺寸降低不明显.界面理论计算表明,在同一体系内,将Al2O3变质为尖晶石比变质为铝酸钙具有更低的界面自由能,即镁处理可获得比钙处理更小的夹杂物尺寸,证明了精炼过程中夹杂物成分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夹杂物
,
镁处理
,
钙处理
,
界面理论
王慧华
,
王德永
,
涂赣峰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03.04.009
研究了热压真空烧结碳化硼制品,考察升温速率、烧结温度对碳化硼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升温制度是在1 900℃以前以5℃/min,超过1 900℃以2℃/min;合适的烧结温度在1 950℃,在此温度下烧结可得制品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μm左右,密度可达理论密度的98%,抗弯强度为357 MPa,显微硬度值为24.63 GPa.所有这些数据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碳化硼
,
密度
,
烧结温度
,
抗弯强度
,
显微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