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倩倩
,
侯俊峰
,
陈刚
,
吴忠泉
,
崇琳
,
王启芬
,
王志远
,
王忠
玻璃钢/复合材料
研究了热老化温度和时间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并对热老化的影响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二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老化弯曲强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显著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预测最大相对误差仅为3.61%,预测精准度好,预测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
老化
,
二元回归分析
,
预测
,
机械性能
黄志伟
,
赵宇宏
,
侯华
,
王忠
,
穆彦青
,
牛晓峰
,
韩培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V掺杂Ni3Al合金的电子结构和点缺陷结构.通过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选择了适合Ni3Al合金计算的近似方法,计算了含有各个缺陷的晶胞的晶格常数,形成热和结合能,点缺陷的形成能和平衡浓度,态密度和电荷密度.计算结果表明:Ni3Al合金中反位缺陷较空位缺陷易形成,NiAl是Ni3Al合金中最主要的反位缺陷,Al位最易形成缺陷,在1400 K时,空位缺陷的浓度远远低于反位缺陷的浓度.V加入Ni3Al合金体系中能提高合金的稳定性.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
点缺陷
,
V掺杂Ni3Al
,
合金化效应
谢守韫
,
方庆
,
成艳
,
简旭宇
,
朱磊
,
王忠
,
尉海军
中国稀土学报
覆Co(Ⅲ)球镍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是镍氢动力电池较理想的活性材料,然而其高温性能仍待提高.本文研究了通过不同方式在覆Co(Ⅲ)球镍中添加铒改善镍电极的高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混合在球镍中添加1%(原子分数)Er2O3以及表面化学沉积方式在球镍表面包覆1%Er(OH)3的电极70℃时1C充/放电效率分别比无添加的电极提高11.7%和12.6%.循环伏安测试表明,铒的添加提高了镍电极在高温下的析氧过电位,明显提高了电极在高温环境下的充电效率.
关键词:
镍氢电池
,
氢氧化镍电极
,
稀土添加剂
,
表面包覆
,
高温性能
王忠
,
陈立贵
,
付蕾
,
袁新强
材料导报
以活性炭颗粒(ACG)为骨架材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相变材料,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一种固-固相变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高温综合热分析仪对所得相变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ACG质量分数高于15%时,所得复合物宏观上表现为固-固相变;加入活性炭颗粒,可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共混
,
高密度聚乙烯
,
活性炭颗粒
,
相变材料
王忠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1999.04.018
金刚石工具质量的好坏,通常用寿命和切割效率为主要指标来衡量.而这两个指标受许多因素影响.就热压烧结工具而言,结块胎体硬度是易于观测和控制的主要参数,且与上述两项指标的关系密切.因此在实际设计制作节块时,首先根据要求确定节块硬度和与之匹配的金刚石,以便生产出高质量的金刚石工具.根据粉末冶金的特性,合金的硬度常常主要由其组分构成决定.本文将利用线性回归预测的方法,对节块合金胎体的硬度与合金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金刚石工具
,
节块
,
胎体硬度
,
回归统计
褚颖
,
王富强
,
王忠
,
魏少红
,
蒋利军
金属功能材料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纳米结构碲化铋化合物,初始原料为氯化铋、亚碲酸钠、氢氧化钠、表面活性剂EDTA二钠,以及还原剂硼氢化钠.将初始原料的混合水溶液经过不同的预处理,在453 K热处理后得到黑色粉末产物,用水和乙醇多次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形貌各异的纳米碲化铋化合物粉体.粉体的形貌与合成过程和表面活性剂有关,论文对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所得纳米碲化铋粉体经SPS烧结制备成块体,其综合热电性能优于商用碲化铋块体材料,300 K时的ZT值为0.958.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
纳米结构
,
碲化铋
,
热电性能
王孟
,
王忠
,
孙世超
,
冯显磊
,
谢玲珍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研究了06Cr25Ni20不锈钢在变形温度为950 ~1200℃,应变速率为0.5 ~50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确定06Cr25Ni20不锈钢的应变硬化指数以及变形表观激活能,获得06Cr25Ni20不锈钢高温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并验证该流变应力本构方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06Cr25Ni20不锈钢在热压缩变形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06Cr25Ni20不锈钢
,
热压缩变形
,
流变应力
,
本构方程
李铭迪
,
王忠
,
李瑞娜
,
赵洋
,
刘帅
,
瞿磊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CHEMKIN柴油机燃烧模型,选取正庚烷作为柴油的模拟燃料,研究了乙醇对柴油燃烧碳烟前驱体PAH(苯、萘、菲、芘)的影响规律.构建了乙醇/柴油PAH形成机理,探讨了乙醇掺混比、过量空气系数及燃烧温度等因素对PAH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燃烧生成的HCCO、HCO、OH自由基消耗了C2H2、C3H3和CH3等小分子中间燃烧产物,减小了通过甲基加成环化和脱氢加乙炔形成PAH的几率,降低了PAH的生成量.随着乙醇掺混比的增加,最高燃烧温度降低;与正庚烷燃烧相比,掺混30%乙醇后,苯、萘、芘循环生成量的降幅分别为8.7%、16.8%、94.9%;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苯和芘的循环生成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萘的循环生成量有所增加,菲的循环生成量减少了46.6%.
关键词:
乙醇
,
正庚烷
,
PAH
,
数值模拟
褚颖
,
王忠
,
魏少红
,
刘娟
,
蒋利军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5.030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结构的Bi2Te3化合物,以氯化铋,亚碲酸钠,氢氧化钠,表面活性剂EDTA二钠,以及还原剂硼氢化钠为初始原料,将初始原料的混合水溶液加入到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容器内,经过超声波振动30 min后,在423~473 K热处理24~72 h后得到黑色粉末产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除去产物中的可溶性离子和有机物,并在333 K下真空干燥,最后得到花簇状的Bi2Te3化合物粉体,并对产生花簇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溶剂热
,
花簇状
,
Bi2T3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