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密度多钒酸铵制备技术研究

何文艺 , 王小江 , 彭毅 , 尹丹凤

钢铁钒钛

介绍一种高密度多钒酸铵的制备方法,研究TV浓度、pH、搅拌速度、加药与酸温度、加铵系数以及晶种对多钒酸铵的堆密度和沉钒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含钒20 ~ 30 g/L的溶液在60~85℃加入大于1/50倍于全钒质量的晶种和1.5 ~2.5倍于全钒质量的硫酸铵后,用硫酸调节pH到2.1~2.4,沸水浴95℃依次在350 r/min 和200 r/min转速下分别沉淀40 min和20 min,可获得98.5%以上的沉钒率,烘干后的APV堆密度大于0.95 g/cm3,APV焙烧后的粉钒中含VO5大于98.5%,Na2O小于0.10%.

关键词: 多钒酸铵 , 五氧化二钒 , 堆密度 , 沉钒率

含钒熟料间歇式浸出工艺研究

彭明福 , 杨仰军 , 刘恢前 , 陈自清 , 王小江

钢铁钒钛 doi:10.3969/j.issn.1004-7638.2000.03.011

介绍了攀钢转炉钒渣焙烧熟料间歇式浸出生产V2O3的工艺,对影响钒浸出率的温度,浸泡时间,浸、洗次数进行了研究.工业生产表明:浸洗后残渣中SV降至0.1%以下,浸出液含钒浓度达到下步工序的要求.

关键词: 含钒熟料 , 浸取 , 洗涤 , 浸出率

转炉钒渣中磁性物的分离

李大标 , 王小江 , 李千文 , 曾志勇 , 王金超

钢铁钒钛 doi:10.3969/j.issn.1004-7638.2000.02.011

对攀钢转炉钒渣水法提钒预处理工艺中磁性物的去除进行了研究,并对磁选及筛选的原理、可行性、优化方案等进行了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分离所得非磁性物中的磁性物含量有所降低,而且磁性物中夹带的钒渣量大大减少.

关键词: 钒渣 , 磁性物 , 非磁性物 , 磁选 , 筛选

回火温度对5.5Ni低温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员妹 , 孙新军 , 雍岐龙 , 李昭东 , 张可 , 王小江

材料研究学报

用XRD,SEM及TEM等手段表征5.5Ni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形貌和尺寸等的变化,研究了回火温度对5.5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580-600℃回火后5.5Ni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变化不明显;在620℃回火后抗拉强度小幅度提高,屈服强度却大幅度降低,延伸率持续升高;在580-620℃回火,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5.5Ni钢中的逆转变奥氏体体积分数虽逐渐增加,冲击功却不断降低.稳定程度高且细小均匀弥散分布的片层状逆转变奥氏体,是在580℃回火后冲击功高达148 J的主要原因.钢中有两类逆转变奥氏体,一类是片层状的,宽度为20 nm,长度不一,有利于提高钢的低温韧性;另一类是块状的,呈团簇状分布,尺寸约为200 nm,对钢的低温韧性有害.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5.5Ni钢 , 回火温度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

纳米级碳化物及小角界面密度对Fe-C-Mo-M(M=Nb、V或Ti)系钢耐火性的影响

张正延 , 孙新军 , 李昭东 , 王小江 , 雍岐龙 , 王国栋

材料研究学报

通过高Nb、V或Ti(~0.1%),低Mo(≤0.2%)微合金化设计,在经TMCP工艺后用恒载荷拉伸实验测定了Fe-C-M-Mo(M=Nb、V或Ti)系合金钢的失效温度.用EBSD分析了TMCP后样品中的界面密度,用TEM观测了恒载拉伸实验后样品中的纳米析出相.结果表明:在Fe-C-V/Nb钢中添加约0.2% Mo使其在280 MPa恒载荷拉伸升温过程中的失效温度提高约40℃.小角度界面为MC型析出相形核析出提供了有利位置,加速了MC相的析出,在升温过程中细小弥散的MC相在小角度界面形核析出起到了良好的高温沉淀强化作用,提高了耐火钢的失效温度.含Mo的Ti-Mo钢具有较高的小角度界面密度,导致其中MC型析出相析出较快,因此具有最高的失效温度,Nb-Mo钢次之,V-Mo钢因小角度界面密度最小使其在高温下MC相析出的动力学减缓,因此失效温度最低.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智能型耐火钢 , 失效温度 , 沉淀强化 , 小角度界面密度 , 纳米级碳化物

卷取温度对高Nb微合金钢组织、力学性能及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王小江 , 孙新军 , 李昭东 , 张正延 , 雍岐龙 , 李员妹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2.006

采用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试验机和透射电镜(TEM)对一种高Nb微合金钢在400,450℃和500℃不同卷取温度下的组织、力学性能和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卷取过程中过冷奥氏体转变所得贝氏体组织分别为粒状贝氏体(GB)、板条贝氏体铁素体(BF)+GB和板条BF.不同卷取温度下的实验钢析出的第二相主要为(Nb,Mo)C在位错线上的随机析出,部分区域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相间析出.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Nb,Mo)C析出量减少,粒子平均尺寸增大.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高,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强度提高是由于尺寸小于10nm的(Nb,Mo)C大量析出产生的析出强化.

关键词: 卷取温度 , 组织 , 强度 , 析出相

热处理工艺对9Cr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韩笑晨 , 李昭东 , 孙新军 , 雍岐龙 , 王小江 , 周世同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60040

利用热膨胀试验研究了9Cr钢随冷却速度变化的相变行为,设定奥氏体化温度分别为860和1000℃,利用 OM、SEM、TEM、XRD和室温拉伸对比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下9Cr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冷却速度增加,9 Cr 钢发生铁素体/珠光体相变、贝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其中马氏体相变临界冷速为1.6℃/s;860℃热处理后9Cr钢的显微组织为板条贝氏体/马氏体和少量等轴铁素体,并有4%的残余奥氏体;奥氏体化温度升至1000℃后,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9Cr 钢中铁素体几乎消失,板条特征更加明显,力学性能与860℃热处理后基本相同,均达到 HL级抽油杆钢的要求,说明9Cr钢具有较宽的工艺窗口.

关键词: 9Cr钢 , 冷却速度 , 显微组织 , 奥氏体化温度 , 力学性能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