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WO3薄膜的电致变色与响应时间机理研究

杨海刚 , 宋桂林 , 张基东 , 王天兴 , 常方高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纳米WO3薄膜,研究了溅射气压对WO3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微结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WO3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循环伏安测试系统对样品的电致变色及响应时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WO3薄膜的微孔结构特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改善其电致变色性能.当溅射气压为4Pa时,WO3薄膜在可见光区的电致变色平均调色范围达到了71.6%,并且其着色响应时间为5 s,漂白响应时间为16 s.

关键词: WO3薄膜 , 磁控溅射 , 电致变色 , 响应时间

WO_3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电致变色机制研究

杨海刚 , 王聪 , 宋桂林 , 王天兴 , 常方高

功能材料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了WO_3薄膜,研究了靶基距对其微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和XPS对薄膜的微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通过可见光透射谱对样品的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且讨论了W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与其微结构、价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靶基距为7cm的情况下沉积得到的WO_3薄膜呈非晶态,薄膜有更多的孔隙,有利于Li~+的抽取,进而显示出较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反应溅射制备的WO_3薄膜中W是W~(6+)价态,颜色为透明状,当发生着色反应时,随着薄膜中Li~+成分增加,薄膜颜色变为蓝色,薄膜中W原子为W~(6+)和W~(5+)的混合价态.认为其电致变色的行为是由于Li~+和e~-在薄膜中的注入和拉出引起的W~(6+)和W~(5+)发生转化所致.

关键词: WO_3薄膜 , 磁控溅射 , 靶基距 , 电致变色机制

Cr和Mo掺杂对单层WSe2能带结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李伟 , 冀圆圆 , 戴宪起 , 王天兴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0.01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 Cr 和 Mo 掺杂对单层 WSe2能带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Mo 对单层 WSe2的能带结构没有影响,而Cr则影响很大.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带隙宽度逐渐减小,能带由原来的直接带隙变为了间接带隙.Cr 掺杂后所产生的应力是导致能带结构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掺杂 , 第一性原理 , WSe2 , Cr,Mo , 能带结构

Sm、Co共掺杂对BiFeO3陶瓷漏电流和铁磁特性的影响

宋桂林 , 苏健 , 周晓辉 , 杨海刚 , 王天兴 , 常方高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快速液相烧结法制备Bi0.95 Sm0.05Fe1-x Cox O3(x=0、0.05、0.1)陶瓷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结构、形貌和磁性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主衍射峰与纯相BiFeO3相吻合且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样品晶粒的大小随着Sm3+、Co3+掺杂而变小,其晶粒尺寸在1~5 μm; Sm3+、Co3+共掺杂有效地减小BiFeO3陶瓷的漏导电流,漏导电流密度下降1~2个数量级;所有样品在磁场为1000 Oe作用下具有完整的的磁滞回线,呈显出较弱的铁磁性.随着掺杂量x的增加,样品的铁磁性显著提高.当x为0.1时,样品具有较好的的铁磁特性.这可以理解为Sm3+、Co3+的掺杂,破坏BiFeO3样品中原有的反铁磁结构,形成一种新的亚铁磁结构,导致掺杂Co3+的样品磁性大幅度增强.

关键词: 多铁材料 , 磁滞回线 , 漏电流

不同能量密度的飞秒激光辐照对单晶硅的影响研究

马鹏飞 , 王克栋 , 常方高 , 宋桂林 , 杨海刚 , 王天兴

人工晶体学报

利用飞秒激光在空气中对单晶硅进行扫描刻蚀,在硅表面形成一系列平行的刻蚀槽,刻蚀槽底部为密集排列的微纳米颗粒.这种微纳米结构使得硅表面在各角度都呈现黑色,同时这种微纳米结构降低了硅材料的反射率,提升了硅材料的光吸收能力.本文通过对单晶硅表面进行不同能量密度的飞秒激光辐照,发现这种降低硅表面反射率的微纳米结构的形成和其单位面积上受到辐照的激光能量密度有直接关系,过高和过低的激光通量都不利于微纳米结构的产生.

关键词: 飞秒激光 , 辐照 , , 微纳米结构

球状PbS纳米颗粒的室温合成与性能表征

王天兴 , 陈四香 , 刘海瑞

人工晶体学报

以醋酸铅为铅源,硫代乙酰胺为硫源,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共同作用下,在常温下合成了PbS纳米晶,利用XRD、紫外分光度计、SEM、TEM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形貌以及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PbS为尺寸均匀的球形纳米晶,对合成的PbS纳米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探.当反应温度较低时,形成的PbS小颗粒在表面活性剂SDS的烷基链模板和CTAB微胶束软模板共同作用下生成球状PbS纳米晶.

关键词: 硫化铅 , 球状纳米晶 , CTAB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