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
玄伟东
,
杨治刚
,
马晨凯
,
赵登科
,
任忠鸣
,
王保军
,
王江
硅酸盐通报
以α-Si3 N4为原料,Y2 O3和MgO为复合烧结助剂,通过无压烧结制备出氮化硅陶瓷。为了优化实验配方和工艺参数,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成型压力、保压时间、保温时间、烧结温度、烧结助剂含量以及配比对氮化硅陶瓷气孔率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氮化硅陶瓷气孔率的主要因素是烧结助剂含量和配比,而影响其抗弯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烧结助剂配比和烧结温度。经分析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成型压力16 MPa,保压时间120 s,保温时间2 h,烧结温度1750℃,烧结助剂含量12wt%,烧结助剂配比1∶1;经最佳工艺烧结后的氮化硅陶瓷,相对密度为94.53%,气孔率为1.09%,抗弯强度为410.73 MPa。
关键词:
氮化硅
,
正交实验
,
气孔率
,
抗弯强度
赵利荣
,
王赟
,
钟云波
,
王贺利
,
王保军
,
雷作胜
,
任维丽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8.06.010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电磁净化中间包内钢液的流动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室内的钢液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水平旋转流动,促进了夹杂物的碰撞、聚合及上浮;旋转室的旋转切向出流以一定角度进入分配室内,所形成的偏流引起钢液流动的非对称性,易在分配室内形成水平环流状流动特征.分配室内设置T形坝控流装置可减轻流场结构的非对称性,分配室内的流动更为均匀.
关键词:
连铸中间包
,
电磁净化
,
流场
,
数值模拟
赵利荣
,
王保军
,
钟云波
,
王贺利
,
王赟
,
雷作胜
,
任维丽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9.01.011
采用水模试验,通过流场示踪技术得到电磁净化中间包中的钢液流场形貌,并对圆形腔不同钢液转速下中间包中钢液停留时间曲线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电磁净化中间包的流场比传统中间包的流场复杂:在圆形腔中,旋转运动抑制了大包水口至矩形腔的短路流,而在矩形腔中形成水平环流,从而延长钢液在中间包的平均停留时间,死区减小,电磁净化中间包的上述流场结构及传输行为对钢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去除非常有利.
关键词:
电磁净化中间包
,
流场
,
RTD曲线
,
传输特性
,
水模拟
尤宏
,
齐维晓
,
王保军
,
杨敏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了提高电极对臭氧生成反应的电催化活性,采用纳米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TiO2改性PbO2电极.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了其晶体结构和组分含量.将该电极用于电解法制备臭氧,并考察了电流密度、电镀极间距、电镀液pH值以及TiO2颗粒粒径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bO2电极使臭氧生成反应的电流效率由11.9%提高到了12.9%.电镀电流密度和电镀极间距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电极催化活性.TiO2的掺杂会降低PbO2电极的晶胞粒径,有利于提高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关键词:
纳米复合电镀
,
β-PbO2
,
TiO2
,
电催化活性
王赟
,
钟云波
,
任忠鸣
,
王保军
,
雷作胜
,
张小伟
金属学报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离心中间包内钢液的流动结构及混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水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 流场 的研究结果表明: 旋转室内强烈的湍流极大地促进了夹杂物的湍流碰撞生长. 另外, 在旋转室切向出流的影响下,分配室内形成了较大的水平环流. 环流的形成增强了钢液的混合程度, 且延长了夹杂物沿着液面运动的距离, 增大了夹 杂物的去除机会. 对钢液停留时间分布(RTD)的预测结果表明: 由于钢液的旋转流动, 离心中间包内的死区体积明显减小, 活塞区及混流区体积增加, 从而夹杂物的上浮去除率提高.
关键词:
离心中间包
,
molten steel flow
,
RTD curve
,
inclusion-removal efficiency
王赟
,
钟云波
,
任忠鸣
,
王保军
,
雷作胜
,
张小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8.10.01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离心中间包内钢液的流动结构及混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水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流场的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室内强烈的湍流极大地促进了夹杂物的湍流碰撞生长.另外,在旋转室切向出流的影响下,分配室内形成了较大的水平环流.环流的形成增强了钢液的混合程度,且延长了夹杂物沿着液面运动的距离,增大了夹杂物的去除机会.对钢液停留时间分布(RTD)的预测结果表明:由于钢液的旋转流动,离心中间包内的死区体积明显减小,活塞区及混流区体积增加,从而夹杂物的上浮去除率提高.
关键词:
离心中间包
,
钢液流动
,
夹杂物
,
数值模拟
李玲
,
余建波
,
谢信亮
,
任兴孚
,
王保军
,
任忠鸣
上海金属
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一种不含Re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热分析法(DTA)确定了合金的固相线和液相线温度分别为1 351和1 383 ℃,金相法测出初熔温度介于1 290~1 295℃范围内.结果表明,合金经1 290℃/4 h+1 300℃/4 h+1 315℃/4 h A.C+1 100℃/6 h A.C+870℃/20 h A.C(空冷)热处理后,在980℃/276 MPa条件下持久寿命达到64.2 h.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
热处理
,
组织
,
持久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