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辉
,
李松
,
周世春
,
王沿东
,
高秀华
,
梁志德
,
左良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4.022
对由取向硅钢薄带的磁感和织构实测数据计算其单晶磁感系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基于准确评估实测磁性数据可信程度及拟合织构数据的计算方法.指出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测算的织构系数不宜直接用于取向硅钢磁性计算,应以拟合织构系数取代.
关键词:
取向硅钢
,
磁感
,
单晶性能系数
,
织构
柳金龙
,
沙玉辉
,
张芳
,
姚勇创
,
李继超
,
左良
功能材料
采用传统的轧制和退火工艺制备了0.30mm厚的6.5%(质量分数)Si高硅电工钢薄板,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织构进行了研究。冷轧高硅钢薄板700℃退火形成以{111}〈112〉为峰值的γ织构(〈111〉∥ND)和以{001}〈210〉为峰值的{001}织构;而900℃以上温度退火则形成强{001}〈210〉织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是在晶粒长大过程中{001}〈210〉发展成为主要再结晶织构组分。
关键词:
高硅钢
,
退火
,
织构
,
晶粒长大
沙玉辉
,
左良
,
张静华
,
徐永波
,
胡壮麒
金属学报
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压缩蠕变强度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压缩蠕变强度的取向依赖性与温度有关,其由大到小的排序分别为:1023 K-[110],[111],[001];1123 K-[110],[001],[111],当蠕变速率小于8×10-5s-1时,[001]与[110]间的各向异性减弱;1223 K-[110],[001],[111],但[001]与[110]间的各向异性变得非常弱.通过蠕变门槛应力分析,确定了上述取向在不同区域中的蠕变控制机制,并据此解释了压缩蠕变强度的各向异性.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
null
江丽萍
,
吴双霞
,
沙玉辉
,
李松
,
赵骧
,
左良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03.003
研究了磁场退火时磁场施加方式对《110》取向Tb0.3Dy0.7Fe1.95定向凝固多晶合金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退火磁场强度为1T,保温时间30 min.研究表明,在623K下采用垂直磁场且冷却时保持磁场的方式退火,可改善综合磁伸性能,如提高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并使低场磁致伸缩系数基本不变,提高最大动态磁致伸缩系数且其对应的磁场基本不变.冷却阶段撤去磁场会减弱磁场退火的作用,而平行磁场退火的效果与垂直磁场相反.
关键词:
磁场退火
,
磁致伸缩
,
TbDyFe合金
,
磁畴
沙玉辉
,
张静华
,
金涛
,
徐永波
,
胡壮麒
金属学报
本文考察了镍基高温合金(γ+γ’)单晶压缩屈服行为的温度, 取向和应速率依赖性. 结果表明, γ+γ’合金临界分解切应力的温度依赖性主要由γ’相的APB能和γ’相的CRSS的温度依赖性共同决定, 而取向依赖性和应变速率敏感性则由γ’相决定.
关键词:
镍基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付全
,
沙玉辉
,
和正华
,
雷蕃
,
张芳
,
左良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271
通过调控冷轧压下率,在退火后获得3种不同的Fe81Ga19二元合金初次再结晶状态,采用XRD和EBSD宏微观织构分析技术研究了初次再结晶状态对高温退火后晶粒尺寸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次再结晶阶段形成更多的大尺寸η (<001>//RD)取向晶粒,有利于后续高温退火过程中的η取向晶粒择优长大甚至发生异常长大,最终在晶粒尺寸相对较小的再结晶组织中获得强η织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可达到220×10-6。
关键词:
Fe81Ga19合金
,
再结晶织构
,
晶粒尺寸
,
磁致伸缩
刘刚
,
莫成刚
,
沙玉辉
,
赵骧
,
左良
材料研究学报
对硅钢依次进行喷丸、冷轧和固体粉末渗硅,测试了表层的组织、物相和成分.结果表明:喷丸后硅钢表层产生尺寸为10nm左右的纳米晶,91%的冷轧使表层纳米晶的尺寸略有增加.冷轧样品(在硅粉+卤化物中)在500℃即可实现渗硅,提高渗硅温度或在较高的温度下延长保温时间均能增加化合物层的厚度,而卤化物的含量影响不大.在较低的温度渗硅后化合物层为单一的Fe3Si相,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以及卤化物含量的增加FeSi相的含量提高.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硅钢
,
喷丸
,
渗硅
,
组织
吴细毛
,
和正华
,
李春和
,
柳金龙
,
张芳
,
沙玉辉
材料研究学报
用宏微观织构分析方法研究了A6铝导线冷拉拔过程中的织构演变.结果表明,这种导线在拉拔过程中形成以<111>和<100>丝织构为主的形变织构,随着变形量的增大<100>织构减少、<111>织构增强.形变织构沿导线的径向呈不均匀分布:在中等形变量情况下,从导线表层至中心织构由强<100>织构(体积分数~52%)过渡到强<111>织构(体积分数~55%);在高应变量情况下,径向织构梯度减弱,通体形成强<111>织构(各层的<111>织构体积分数超过70%).同时,在拉拔过程中导线心部的硬度比表层的高,表明织构对导线强度及沿径向分布梯度起重要作用.用调整拉拔工艺可对位错密度和织构及其分布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导线的强度和导电性能.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织构演变
,
拉拔
,
铝导线
,
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