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喜训
,
高加强
,
王国栋
,
刘俊亮
,
王起江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不添加Co和添加3% Co的高铬(12% Cr)铁素体钢为模型钢,观察并研究了Co元素对高铬(12% Cr)铁素体钢的组织和蠕变特性及断裂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Co的添加扩大奥氏体形成区,有效地抑制了高温δ-铁素体相的形成,并提高了奥氏体晶粒度;在140 MPa和650℃下,Co的添加使铁素体钢的蠕变断裂时间从1172 h提高到1620 h;不含Co试验钢的断口呈现均匀的韧窝结构,而3% Co试验钢的断口呈现典型的双峰尺寸的韧窝结构.这种组织上的优化和钴的固溶强化有效地抑制了回火马氏体组织的回复和再结晶,延缓了沿界面分布的M23C6型碳化物的聚集粗化和Fe2(W,Mo)新相的形成,从而提高铁素体钢的蠕变抗力.
关键词:
铁素体钢
,
钴
,
板条马氏体
,
蠕变
,
析出相
曾涛
,
白杨
,
沈喜训
,
王保峰
,
董显林
,
周志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4.13563
采用添加造孔剂的方法制备多孔锆钛酸铅(PZT95/5)铁电陶瓷,研究了孔结构包括孔隙率、孔径及孔形状对多孔 PZT95/5陶瓷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并揭示多孔 PZT95/5陶瓷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和铁电性能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孔隙率的增加降低了多孔PZT95/5陶瓷的声阻抗,改善了陶瓷与封装材料的声阻抗匹配。孔隙率增加,多孔PZT95/5陶瓷的屈服应力和剩余极化强度降低,矫顽场强增大。孔结构对多孔PZT95/5陶瓷屈服应力的影响可由应力集中理论解释;多孔 PZT95/5陶瓷剩余极化强度随孔结构的变化可用内应力结合空间电荷理论加以解释。
关键词:
多孔
,
PZT95/5陶瓷
,
铁电性能
,
应力集中
,
机械性能
张庆辉
,
沈喜训
,
成旦红
,
徐群杰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6.12.001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在低碳钢表面成功制备了Ni-AlN纳米复合镀层,通过称量法计算出沉积速率,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量技术探究了镀液中不同AlN浓度对镀层的组织结构、微观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沉积过程中,沉积速率随镀液中AlN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镀液中AlN的加入,使镀层表面产生了米粒状的多晶单元,提高了镀层的耐蚀性能,随着镀液中AlN浓度的增加耐蚀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当镀液中纳米AlN质量浓度为1 g/L时,复合镀层中的AlN质量分数约为4.5%,表面致密性最好,与纯Ni镀层相比,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耐蚀性能最佳.
关键词:
电沉积
,
Ni-AlN纳米复合镀层
,
结构与形貌
,
耐蚀性
吴勐
,
沈喜训
,
徐群杰
,
成旦红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7.01.003
利用超声辅助直流电沉积制备了Ni-SiO2纳米复合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复合镀层的微观组织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不同纳米SiO2浓度下复合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接触角.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的加入,改善了镀层的表面形貌,提高了镀层的耐蚀性能.当镀液中的纳米SiO2颗粒质量浓度达到5g/L时,其表面形貌致密,接触角最大,耐蚀性能最佳.
关键词:
电沉积
,
Ni-SiO2纳米复合镀层
,
耐蚀性
,
超声辅助
沈喜训
,
刘俊亮
,
沈巍
机械工程材料
对含不同质量分数(0,0.6%,3%)铜的高铬铁素体钢在650℃和140MPa条件下蠕变前后的组织和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铜含量从0提高3%,钢的蠕变断裂时间从1172h提高到1 620h,蠕变速率从2.2×10-9s-1降低到1.2×10-9s-1;铜的添加有效抑制了对蠕变性能不利的高温δ铁素体相的形成;添加3%铜的试验钢基体内弥散析出了大量尺寸为50~100nm的富铜相,有效抑制了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了该钢的蠕变抗力。
关键词:
铁素体钢
,
铜
,
板条马氏体
,
蠕变
,
析出相
沈喜训
,
刘俊亮
,
徐洲
钢铁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光电子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元素V和Nb对12%Cr铁素体耐热钢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和Nb的铁素体钢具有更窄的马氏体板条组织;附于MX型碳氮化物生长的M23C6碳化物呈细小的针状或短棒状析出,而单独析出的M23 C6尺寸较大,呈椭圆形.这些组织上的优化和MX型碳氮化物的弥散析出有效抑制了回火马氏体组织的回复和再结晶,提高了铁素体钢的蠕变抗力.
关键词:
铁素体钢
,
微观组织
,
析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