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硅氧碳纳米镶嵌复合薄膜的氧空位形成与散热基板封装

杨敏 , 毛宇 , 陈奋 , 周瑞 , 廖亮 , 陈增 , 刘乐雨 , 姚荣迁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6.036

自支撑硅氧碳纳米镶嵌复合薄膜具有细小等轴β-SiC纳米晶弥散分布在非晶态相SiOxCy和游离碳基体的复合结构.利用电子顺磁共振谱(EPR)仪对900~1 200 ℃终烧薄膜复合结构中的氧空位形成进行分析;采用丝网印刷法在薄膜表面获得两条平行高温银浆电路层,并以其为散热基板进行LED器件板上芯片封装(COB).通过扫描电镜(SEM)与光学显微镜对薄膜微观形貌及封装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LED热光参数测试仪对其结温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终烧温度升高,薄膜氧空位浓度增大,g因子接近自由电子值2.0023.高温银浆导电层均匀致密保证良好电导效果.1 200 ℃终烧薄膜作为散热基板具有较好热传导与绝缘特性,其封装LED结温约为33.7 ℃,低于120 ℃限制,有望规模应用于大功率LED器件领域.

关键词: 硅氧碳复合薄膜 , 氧空位 , 基板 , 结温

磷石膏分解渣中氧化钙的分离纯化及表征

戴取秀 , 马丽萍 , 谢龙贵 , 毛宇 , 张杭 , 马俊

材料导报

利用酸碱化学方法研究磷石膏分解渣中氧化钙的提纯工艺,并结合XRD、SEM、EDS手段表征提纯物物相和光谱特征等.结果表明,通过加入去离子水和盐酸可以有效除去渣中可溶性二氧化硅和酸不溶物,经氢氧化钠处理后的物料在1050℃煅烧3.5h,形成的样品中氧化钙纯度达到89%,其结构密实紧凑,表面分布均匀,色度较高.提纯过程中,磷石膏分解渣、去离子水、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最佳质量比为5∶15:6∶8.

关键词: 磷石膏分解渣 , 氧化钙 , 提纯 , 表征

超大型铝电解槽内衬结构优化与热电场解析

班允刚 , 王德全 , 戚喜全 , 杨青辰 , 毛宇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10.z1.004

利用ANSYS软件对大型铝电解热电场进行了反复的优化计算,最终优化出了适合于超大型铝电解槽的内衬结构.ANSYS热电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电解槽各区域能量分布合理,散热比例适当,可形成稳定合理的槽帮,进而确保电解槽在合理的热平衡状态下运行.

关键词:

添加剂对CO还原分解磷石膏的影响

谢龙贵 , 马丽萍 , 戴取秀 , 毛宇 , 张杭 , 资泽城

材料导报

采用CaCl2、Fe2O3、MgO作为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分别与磷石膏混合,在3% CO的弱还原性气氛下,研究了添加剂的量、反应时间对磷石膏分解率和分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CaCl2、Fe2 O3的情况下,分解率达到85%以上,反应温度只需达到950℃即可,这比不添加添加剂时磷石膏的分解温度低了100℃,在保证了分解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磷石膏的分解温度;而相同条件下添加MgO对磷石膏的分解效果并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磷石膏 , 一氧化碳 , 低温分解

含钛高炉渣作为光催化材料降解酸性铬兰K

宋丽 , 毛宇 , 栾澈 , 杨合

材料与冶金学报

含钛高炉渣具有光催化性能,可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为拓展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的应用,选用含钛高炉渣作为光催化材料降解酸性铬兰K.用悬浮溶液法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实验,探讨了光催化剂量、紫外光强度、外加电场及添加H2O2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含钛高炉渣光催化剂的最佳加入量为0.01g/mL的酸性铬兰K溶液,酸性铬兰K的降解率受光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外加电场可提高溶液中酸性铬兰K降解率,外加电场电压大于20V后降解率基本不变,加入少量的H2O2能够提高酸性铬兰K的降解率.

关键词: 含钛高炉渣 , 光催化剂 , 降解率 , 酸性铬兰K

不同分解工艺下磷石膏分解制水泥熟料的LCA研究

张杭 , 马丽萍 , 胡建红 , 毛宇 , 戴取秀 , 谢龙贵

材料导报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大量的磷石膏废渣可引起水体和空气的环境污染,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循环流化床还原分解磷石膏制水泥熟料试验方法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回转窑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艺过程中的环境负荷主要体现在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效应,所提出的试验方法较传统方法可减少工艺过程中对环境负荷的影响.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 磷石膏 , 水泥熟料 , 循环流化床

KOH/NaOH活化法辣椒秸秆制备高表面积活性炭与表征

马承愚 , 毛宇 , 徐鹏飞 , 刘建奇 , 宋新山

功能材料

以废弃辣椒秸秆为原料,KOH/NaOH为活化剂,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活化温度、时间、炭化温度及KOH/NaOH/C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即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80min、炭化温度为450℃、KOH/NaOH/C为3∶1∶1.此条件下制得的样品Langmuir比表面积高达3217.237m2/g,吸附平均孔径为3.590nm,皆高于单一KOH活化样品(SLangmuir=3159.200m2/g,D=2.672nm).同时采用SEM和FT-IR对KOH/NaOH活化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官能团进行分析,并与单一KOH活化样品进行对照,发现它们的化学组成相似,并皆具有丰富和发达的孔隙结构,但KOH/NaOH活化样品出现更多的中孔和一定量的大孔.

关键词: 辣椒秸秆 , 活性炭 , KOH/NaOH活化 , 高比表面积 , 孔结构

强色散控制光传输系统中的信道内非线性效应

蔡炬 , 毛宇 , 吕辉 , 张利娜 , 杨祥林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3.05.016

通过对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处理,推导了准线性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方程,研究了强色散补偿光通信系统中的自相位调制、信道内交叉相位调制和信道内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分析了这些非线性效应所致脉冲对称扰动、定时抖动和振幅抖动的规律,并通过仿真实现了强色散控制系统中的稳定传输.

关键词: 强色散控制 , 准线性脉冲 , 信道内交叉相位调制 , 信道内四波混频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