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胜山
,
史琳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利用沉降观察法和分光光度计吸收测量法,实验研究了纳米颗粒在制冷剂中的分散特性.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属性和制冷剂属性对分散稳定性影响较大,制冷剂的极性和介电常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纳米颗粒
,
制冷剂
,
分散
,
介电常数
毕胜山
,
韦俊
,
刘志刚
,
吴江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参照ASHRAE1990标准,本文设计了测量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互溶性的实验装置,通过观察法获得混合物的临界互溶温度。对R134a/矿物油、R134a/矿物油/纳米材料的互溶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纳米材料,可以改善R134a和矿物油的互溶性。
关键词:
R134a
,
矿物油
,
纳米材料
,
互溶性
赵贯甲
,
毕胜山
,
吴江涛
,
李新
工程热物理学报
基于毛细上升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表面张力实验系统.利用CCD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准确快速地测量毛细管内液柱高差.采用新实验系统,对R600a在273~343 K温度区间内的表面张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NIST数据库和已发表文献数据相比,最大偏差不超过0.2 mN·m-1,证实了实验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用于液体表面张力的准确测量.
关键词:
CCD
,
表面张力
,
R600a
毕胜山
,
韦俊
,
刘志刚
,
吴江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利用新搭建的测量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互溶性的实验系统,实验测量了DME/矿物油、DME/酯类油和三种配比的混合制冷剂DME/R125与矿物油的临界互溶温度。结果表明:DME作为制冷剂与各类润滑油都具有良好的互溶性;DME/R125与矿物油的互溶性,随混合制冷剂中DME比例的增加,临界互溶温度降低。
关键词:
DME
,
DME/R125
,
瓦溶性
毕胜山
,
陈强
,
吴江涛
,
刘志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对CO_2/DME混合制冷剂替代CO_2的跨临界制冷循环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O_2/DME混合制冷剂的质量配比范围为90/10~100/0时,可实现混合制冷剂的直接充灌.在相同的工况下,CO_2/DME跨临界制冷循环的最优高压侧压力降低了3 MPa,制冷系数提高4.3%;过热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纯质CO_2要大于混合工质CO_2/DME.
关键词:
CO_2/DME
,
跨临界制冷循环
,
性能
刘志刚
,
毕胜山
,
吴江涛
,
孟现阳
工程热物理学报
利用密度瓶和玻璃毛细管粘度计,本文对293~353 K温度范围内的碳酸二甲酯与柴油混合物的密度与粘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配比下碳酸二甲酯与柴油混合物的密度与粘度实验数据.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拟合了不同配比下的碳酸二甲酯与柴油混合物的密度与粘度计算方程.根据Grunberg-Nissan方法,最终得到了混合物粘度的计算方程,此方程适用于碳酸二甲酯的比例不超过20%的情况,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偏差小于5%,可以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
柴油
,
混合物
,
粘度
毕胜山
,
史琳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建立了纳米颗粒/制冷剂工质换热性能实验台,对实验系统进行了检验,并首次进行了纳米颗粒TiO2/HFC134a工质水平管内的单相对流换热实验研究,纳米颗粒的浓度为0.01、0.025和0.05 g/L,并与纯质HFC134a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发现:TiO2/HFC134a工质的单相对流换热系数降低,且随着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大,降低程度增大.分析原因纳米颗粒在换热表面的沉积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纳米颗粒TiO2
,
HFC134a
,
对流换热
,
表面沉积
韦俊
,
毕胜山
,
郭凯
,
刘志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以纳米冷冻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沉降观察和分光透射比实验对几种非离子表面分散剂进行了优选,研究发现,当分散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在3~6范围时效果最佳.分散剂浓度对纳米冷冻油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分散剂浓度的增加,纳米冷冻油的分散越稳定.在小配比分散剂浓度下,分散剂的加入对纳米冷冻油的黏度影响很小.利用TiO2纳米冷冻油的黏度实验数据,比较了几种纳米流体黏度模型,并拟合了TiO2纳米冷冻油的黏度公式,通过黏度公式预测TiO2纳米颗粒团聚体的直径为原始颗粒的14.4倍.
关键词:
纳米冷冻油
,
分散剂
,
黏度
,
模型
李新
,
毕胜山
,
赵贯甲
,
吴江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利用新改进的表面张力实验系统对R600a/矿物冷冻油混合物的表面张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R600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O.95、0.90和0.85,温度范围为253.15-333.15K。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油量的增加,R600a/矿物冷冻油的表面张力逐渐减小,矿物油的存在对纯质制冷剂的表面张力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表面张力
,
R600a
,
矿物冷冻油
胡晓振
,
方丹
,
马纶建
,
孟现阳
,
毕胜山
,
吴江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测量了常压下生物柴油及其与正丁醇混合物的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数据,温度范围分别为278~363K、313~363 K、293~353K.对于密度测量,生物柴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60%、50%、40%、20%;对于黏度测量,生物柴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50%.同时采用不同模型对生物柴油及其与正丁醇二元混合物的密度、黏度、表面张力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良好,拟合模型与实验数据的最大标准偏差分别为0.01%、1.56%、0.14%.
关键词:
生物柴油
,
正丁醇
,
密度
,
黏度
,
表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