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硅探测器的数字化脉冲形状甄别

李朋杰 , 李智焕 , 陈志强 , 吴鸿毅 , 田正阳 , 蒋伟 , 李晶 , 冯骏 , 臧宏亮 , 刘强 , 牛晨阳 , 杨彪 , 陶龙春 , 张允 , 孙晓慧 , 王翔 , 刘洋 , 李奇特 , 楼建玲 , 李湘庆 , 华辉 , 江栋兴 , 叶沿林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4.02.177

介绍了利用硅探测器的脉冲形状甄别进行粒子鉴别的原理.详细叙述了基于数字化方法的脉冲形状甄别的实现.采样频率和位数是数字化方法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于硅探测器信号,采用100 MS/s,12 bit的Digitizer可以满足脉冲形状甄别法对时间分辨的要求.同时对该方法粒子鉴别的特征和能量阈值做了简要的分析和对比.粒子背面入射硅探测器的所得的阈值低于正面入射的情况.例如对于氖周围的同位素,背面入射情况的阈值约为100 MeV,为正面入射情况下鉴别阈值的二分之一,相当与?E-E方法中?E探测器厚度约为60μm情况下的阈值.最后定性讨论了硅探测器的电阻率不均匀性和沟道效应对粒子鉴别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硅探测器 , 脉冲形状甄别 , 上升时间 , 数字化方法 , 能量阈值 , 电阻率不均匀性 , 沟道效应

通过中高能碎裂反应研究奇异核的结构

李琛 , 叶沿林 , 江栋兴 , 华辉 , 郑涛 , 李智焕 , 葛愉成 , 庞丹阳 , 楼建玲 , 卢飞 , 范凤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7.01.005

介绍了中高能放射性核素碎裂反应实验的主要物理机制,相应的实验探测装置,以及从中可得到的放射性核素结构的信息,提出可能的发展,力求为兰州CSR上的外靶物理实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碎裂反应 , 电磁裂解 , 衍射碎裂 , 敲出反应

利用中高能破碎和敲出反应研究非稳定核结构

叶沿林 , FAISAL Jamil-Qureshi , 楼建玲 , 葛愉成 , 吕林辉 , 曹中鑫 , 肖军 , 李奇特 , 陈天逸 , 杨帆

原子核物理评论

中高能区的破碎和敲出反应,由于机制相对简单、对核的表面敏感、理论处理比较成熟等原因,在非稳定核的晕结构、壳移动等奇特性质研究中发挥了独到作用.针对次级束流强度较弱、能散较大等特点,实验上发展和应用了逆运动学有效立体角完全测量、轻重靶结合、高精度消色差磁谱仪、前向中子谱仪、在束7测量等技术手段,大大提升了实验的探测能力和选择性.从物理问题探索和实验路线演变的角度,回顾了非稳定核破碎和敲出反应的发展过程与启示,并探讨未来的走向.

关键词: 破碎反应 , 非稳定核 , 核结构 , 反应机制 , 核探测技术

轻奇特核结构中的核心激发——以11Be为例

楼建玲 , 陈洁 , 庞丹阳 , 张允 , 叶沿林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4.02.12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很多轻奇特核结构中都有核心激发成分.本研究以丰中子晕核11Be为例,介绍核心激发成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重点阐述核心激发成分对直接核反应微分截面的影响.实验上,1n移除反应及11Be(p,d)和10Be(d,p)转移反应是测量11Be核心激发成分比例的典型实验类型.理论上,发展了能够包括11Be核心激发成分的Faddeev AGS方法,XDWBA方法以及XCDCC方法.加入核心激发成分后,这些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更加合理地描述11 Be在各种靶上的弹性散射和碎裂微分截面.通过对比是否包含核心激发成分的计算结果,发现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弹散微分截面的大质心系角度,以及(p,d)转移反应角分布的小质心系角度.另外,对Ex=0.5~3 MeV的激发能区的碎裂反应,核心激发的影响不可忽略;对Ex=3~5.5 MeV的碎裂反应,核心激发的贡献非常重要.

关键词: 核心激发 , 晕核11Be , 微分截面 , 奇特核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