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反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及其应用的研究?

单晶 , 张春玉 , 步秋雨 , 韩亚洲 , 季亚楠 , 张帆 , 梅勇 , 徐攀峰 , 王绩伟 , 谭天亚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5.003

反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因具有完全光子带隙、制备材料广泛、特殊的周期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连通的孔洞结构,近年来在自发辐射的调制、提高光催化反应速率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反应速率等领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并且在光、电、催化、传感、显示、检测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反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及制备方法,阐述了反蛋白石结构在材料自发辐射的调制、能量传递的调制、促进物理化学反应、外界环境响应材料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应用。

关键词: 光子晶体 , 反蛋白石 , 自发辐射 , 能量传递 , 光催化

Ag担载介孔Pb3Nb2O8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增强的可见光催化活性表征

韩晓鹏 , 吕佳男 , 田莉 , 孔令茹 , 卢雪梅 , 梅勇 , 王绩伟 , 范晓星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575-5

光催化技术在环境净化方面,尤其是降解有机污染物应用上表现出潜在价值.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光吸收特性和高的光催化活性,因而备受人们关注并被大量研究.Pb3Nb2O8光催化剂由于其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对可见光响应的能力是一种潜在的高效光催化材料.但是,有报道表明Pb3Nb2O8光催化剂对可见光降解有机物活性较低,这主要归因于它较小的比表面积以及较高的电子-空穴复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蒸发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大比表面积的介孔Pb3Nb2O8,采用光沉积方式在介孔Pb3Nb2O8上负载了均匀分散的纳米Ag颗粒,并对不同焙烧温度、载Ag量以及进一步的热处理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作了深入研究.XRD结果表明,在400℃和500℃焙烧条件下获得的样品属于Pb3Nb2O8相,600℃焙烧使得介孔Pb3Nb2O8发生相变.氮气吸附-脱附表征表明,升高焙烧温度使样品比表面积从最大69 m2/g(400℃)减小到19 m2/g(600℃).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样品具有蠕虫状介孔孔道结构,并且Ag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介孔Pb3Nb2O8表面.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介孔Pb3Nb2O8的吸收边拖尾到530-550 nm,担载Ag之后光吸收发生显著变化,光吸收拓展到700 nm.光催化活性测试采用可见光催化氧化脱氢异丙醇气体至丙酮反应.结果表明,在420 nm以上可见光照射下,1 h内的光催化反应过程中,采用高温固态反应制备的Pb3Nb2O8上丙酮生成速率为2.9 ppm/min,而介孔Pb3Nb2O8催化剂上最高可达55.5 ppm/min.介孔Pb3Nb2O8负载Ag之后,400℃焙烧的介孔Pb3Nb2O8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降解速率达120.7 ppm/min.通过介孔Pb3Nb2O8和固相合成Pb3Nb2O8的光催化活性对比发现,大比表面积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这可归结为大的比表面积提供了大量的催化反应活性位点,从而提高了光催化反应活性,此外介孔材料的孔壁结构为纳米结构,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传输到表面参加反应.担载Ag后介孔Pb3Nb2O8的光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因为助催化剂Ag纳米颗粒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分离,延长了载流子寿命,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介孔 , Pb3Nb2O8 , 光催化 , 银担载 , 气相降解

蒸发时间对两级凝胶法制备的聚醚砜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梅勇 , 丛军英 , 何春菊 , 王庆瑞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4.06.001

主要探讨了蒸发时间对用两级凝胶法(dual-bath coagulation method)所制得的聚醚砜(PES)超滤膜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时间的延长,水通量先减小后增大;肌肝和尿素去除率均是先升高而后降低,然后再升高的趋势;膜的孔隙率上升,平均孔径下降.在蒸发时间为10s时,肌肝和尿素去除率最高,且水通量适中,是血液净化用聚醚砜膜的最佳成形条件.

关键词: 聚醚砜 , 双凝胶浴 , 蒸发时间 , 水通量 , 肌肝去除率 , 尿素去除率

临界热流密度物理机理的实验研究

梅勇 , 王驰 , 陈书琦 , 龚圣捷 , 顾汉洋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池沸腾和液膜沸腾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液膜厚度对于临界热流密度没有影响,并且液膜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值和相同条件下的池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值相当.这一实验结果验证了‘尺度分离’假设.通过高速摄像机对液膜沸腾进行直接观测,发现在高热流密度时,绝大多数的气泡底下有微液膜存在,只有少量气泡底下出现干斑,但是由于高频的气泡生长过程,干斑很快被润湿而消失.接近临界热流密度时,干斑的面积占据整个加热表面的比例不超过10%.当热流密度达到临界值时,干斑由于不能被润湿而渐渐扩大,最后导致加热壁面烧毁.

关键词: 液膜沸腾 , 临界热流密度 , 尺度分离理论 , 干斑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