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宝
,
林良真
,
李绍萍
,
张丰元
,
陈少飞
,
王银顺
,
徐励
,
宋乃浩
,
温华明
,
李健
,
周廉
,
张平祥
,
李成山
,
段镇忠
,
郑会玲
,
冯勇
,
于泽铭
,
吴晓祖
,
周贻茹
,
林蔚
,
付雪奎
,
华佩文
,
邓华
,
华志强
,
华崇远
,
袁冠森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1999.02.008
我们研制了一根1000A级铋系高温超导模型电缆.电缆由不锈钢波纹管骨架、导体层、层间绝缘和外绝缘绑扎带组成.电缆的导体层由6层共171根Bi-2223/Ag多芯带材绕制而成,电缆外径为45.2mm,长度为1m.在液氮下的通电实验表明,电缆的临界电流超过1180A(1μV/cm判据),接头总电阻小于0.06μΩ,均超过设计指标.经两次热循环实验,电缆的临界电流仅退化2.7%.在半小时传输电流1kA的实验中,电缆的传输特性稳定.本文介绍铋系带材的主要性能和1kA级铋系高温超导模型电缆的设计、绕制和实验结果.
关键词:
罗志全
,
谢旭
,
罗康
,
高政祥
,
段镇忠
,
周廉
,
张平祥
,
郑会玲
,
吴晓祖
,
林蔚
,
邓华
,
华佩文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0.05.003
多芯Bi-2223/Ag带材的磁光图象表明,剩余磁感应强度在超导芯中的分布呈现网状弱超导区.超导芯经超声波振荡后的碎片尺寸小于超导芯的宽度,暗示网状弱超导区可能是网状裂痕,这可能是限制Bi-2223/Ag带材超导电流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谢旭
,
罗康
,
罗志全
,
高政祥
,
段镇忠
,
周廉
,
张平祥
,
郑会玲
,
吴晓祖
,
林蔚
,
邓华
,
华佩文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0.06.007
磁光图像显示Bi-2223/Ag带材中单根超导芯的宽面两侧边缘分布有较大的超导电流密度,Bi-2223单根超导芯的横截面是纺锤形的,单位宽度上的横截面面积之比与电流密度在横截面上不同部分的分布之比相当.高的电流密度在单根超导芯两侧的分布可能是由单芯横截面的形状引起的.
关键词:
朱萍萍
,
岳振峰
,
郑宗坤
,
张毅
,
黎文茵
,
赵凤娟
,
肖陈贵
,
白润叶
,
林蔚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4.12034
建立了羊肝样品中19种全氟烷基酸( PFAs)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加入乙二胺-N-丙基硅烷( PSA)、C18、石墨化炭黑( GCB)3种吸附剂后涡旋振荡对样品进行净化。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检测萃取液中 PFAs含量,采用 C18色谱柱分离,负离子模式电喷雾电离,配合多级反应离子扫描( MRM)定性分析目标化合物。考察了盐酸和吸附剂的用量对加标回收率的影响,优化了主要影响因素和实验条件。在优化条件下采用同位素标记内标物进行定量分析。19种 PFAs 在0.05~20μg/k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0.998,检出限( LOD)为0.004~0.111μg/kg,定量限( LOQ)为0.012~0.370μg/kg。在0.5、1.0、2.0μg/kg加标水平下,19种 PFAs的加标回收率为80%~128%,相对标准偏差( RSD)范围为0.31%~11.1%。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适用于羊肝样品中19种 PFAs的检测分析。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全氟烷基酸
,
羊肝
张拴勤
,
石云龙
,
林蔚
,
韩翠英
,
孟宪仁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1999.02.007
高压研究对于提高超导转变温度和探索高温超导机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环境压力下Tl-1223相单晶样品和Tl-1223和Tl-1212相混合单晶样品的抗磁起始转变温度分别为102K和116K.高压研究表明Tl-1223相单晶样品的初始压力系数为dTc/dp=4.2K/Gpa,当压力达到6.4Gpa时,Tc达到最大值116K,比环境压力下升高了14K.Tl-1223和Tl-1212相混合单晶的初始压力系数为dTc/dp=2.5K/Gpa,当压力达到5.4Gpa时,Tc达到最大值121K,比环境压力下升高了14K.
关键词:
林蔚
,
冯妍卉
,
金珂
,
张欣欣
,
王明登
,
杨俊峰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317
针对多点供热式焦炉的结构特征以及工艺特点,建立了描述其内部流动、传热以及燃烧等过程的燃烧室-炭化室三维非稳态数理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考察了多点供热方式下的高向加热均匀性以及NO的生成量,与传统下喷式单点供热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针对装炉煤的水分、堆密度和初始温度,空气和高炉煤气分级数目,以及废气循环倍率等操作参数开展了正交试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级燃烧技术,有效提高了焦饼的高向温度均匀性,使其在大规模生产的同时,保证了焦炭的质量;同时,较之传统单点供热焦炉,有效改善了局部燃烧温度过高的现象,使NO体积分数明显减少;废气循环倍率、装炉煤堆密度对焦炉生产的影响最为显著。这对焦炉的大型化、高效节能以及清洁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多点供热
,
焦化
,
正交试验方法
,
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