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超
,
孙强
,
米振莉
,
林瑞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对3种不同成分的无取向硅钢退火板进行微观组织观察以及分别使用XRD和EBSD进行宏观织构和微观织构观察,研究了3种典型元素对无取向硅钢组织和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对其磁性能有影响,晶粒尺寸越大,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越好,1.35Si-0.25Mn-0.28Al的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达51.6 μm,铁损值达3.577W/kg.Si和A1元素有利于平均晶粒尺寸的增大,Mn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夹杂物对晶粒长大的限制.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织构主要由强的γ织构(特别是{111}< 〈112〉>织构)和弱的立方织构以及高斯织构等组成.有利织构中,立方{100} <〈001〉>织构和旋转{100}< 〈011〉立方织构含量较高,1.35Si-0.25Mn-0.28Al钢中立方织构含量达8.2%,1.33Si-0.17Mn钢中旋转立方含量达7.8%,有利织构含量越高,磁感应强度值越大,1.35Si-0.25Mn-0.28Al钢的磁感应强度达1.739 T.铜型{112}< 〈111〉>织构和黄铜{110}< 〈112〉>织构组分含量较低,1.33Si-0.17Mn钢在退火样品中黄铜织构最多,其比例仅为1.4%.无取向硅钢的化学成分对织构组成有影响,Al和Si含量的增加有利于{111}< 〈121〉>织构和立方织构组分的增加、不利于{111}<〈110〉>组分和高斯织构增加,在1.35Si-0.25Mn-0.28Al钢中{111}< 〈121〉>织构的含量达44.3%而{111}< 〈110〉>织构含量为17.2%,高斯织构含量仅为1.2%.Mn的含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无取向硅钢中旋转立方织构的含量.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
织构
,
组织
,
磁性能
米振莉
,
孙强
,
李志超
,
林瑞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测量了W600无取向硅钢(1.35Si-0.25Mn-0.28Al)的静态CCT曲线,根据静态相变点测量了W600的动态CCT曲线.根据动态相变点使用Gleeble3500模拟了实际热轧过程,获得了不同冷速的再结晶组织,使用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获得的热轧试样的微观织构.使用SEM和EDS观察了W600钢的铸坯以及不同冷速获得试样中的析出物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取向硅钢的α→γ相变中,冷却速度越低相变温度越高,在动态相变中,当冷却速度为0.75℃/s时,相变开始温度为988℃,相变结束温度为875℃;施加形变也有利于相变温度的提高.热轧模拟实验中,较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获得粗大的再结晶晶粒;随着冷却速度减小,立方织构和γ织构含量上升,旋转立方织构含量下降,其中在冷速为0.25℃/s时,{111} 〈121〉织构含量达28.5%,{111} 〈100〉织构含量达32.4%.AlN和MnS为W600钢中的典型析出物.铸坯中析出AlN析出物和MnS+ Al复合析出物平均尺寸均高于后续热轧模拟试样.热轧模拟实验中,冷速较快时,存在大量细小弥散状的MnS析出物,AlN存在于AlN+ MnS复合析出物而存在,单独存在的AlN析出较少.当冷速降低时,析出物的总数量减少且尺寸变大,单独存在的MnS析出物逐渐消失.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
相变
,
织构
,
析出相
李志超
,
孙强
,
米振莉
,
林瑞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测量了1.35% Si无取向硅钢的静态CCT曲线,根据静态相变点测量了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根据动态相变点设计了不同冷却速度的模拟热轧实验并利用EBSD技术对不同冷却速度的退火试样进行微观织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冷却速度越小,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开始温度越高,再结晶程度越高,再结晶组织晶粒越粗大;热轧退火织构分布与在两相区终轧有明显关系,主要织构类型有旋转立方织构、{111} 〈121〉织构、}111} 〈110〉织构和立方{100} 〈001〉织构;随着冷却速度上升,{111}〈 121〉织构、{111} 〈110〉织构和立方{100} 〈001〉织构含量下降,旋转立方织构含量上升,高斯织构含量较稳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
冷却速度
,
织构
孙强
,
李志超
,
米振莉
,
林瑞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选取工业生产的3种不同成分的无取向硅钢铸锭,对无取向硅钢铸锭采取相同的热轧工艺,分别利用金相和EBSD技术对热轧板的组织和微观织构进行分析,分析化学成分对无取向硅钢热轧组织和织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对无取向硅钢热轧组织有影响.Si和Mn能够推迟回复再结晶的发生;Si和Al促进再结晶晶粒的长大.典型元素的含量对热轧板不同层的织构分布有影响.在热轧板亚表层,铜型织构和高斯织构为主要织构类型.Al的存在提高高斯织构的含量,而减少铜型织构的含量;Si含量的增加促进高斯织构转变为铜型织构和黄铜织构.在热轧板从表面到心部1/2层,出现较高强度的y织构,Si有利于提高y织构的含量并减少旋转立方织构的含量,Mn减少γ织构的含量并且提高旋转立方织构的含量;Al有利于降低{111}< 121>织构含量并提高旋转立方织构含量.在热轧板心部,Al有利于增加{111} <121>织构含量并减少旋转立方织构和铜型织构的含量;Si可以增加γ织构的含量,减少旋转立方织构的含量;Mn择优的阻碍{111}面取向晶粒生长,进而降低γ织构含量.
关键词:
化学成分
,
热轧
,
织构
,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