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钢中fcc/bcc(bct)马氏体形核与长大的一种晶体学模型

杨金波 , 杨志刚 , 邱冬 , 张文征 , 张弛 , 白秉哲 , 方鸿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03.001

将不变线理论和O点阵理论应用于fcc/bcc(bct)马氏体相变的可滑移生长界面的设计,建立了马氏体形核与长大的晶体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表明:fcc/bcc(bct)马氏体形核与长大过程是通过(121)fcc型择优界面推移进行的,界面上的错配位错可以完成马氏体晶体学唯象理论(PTMC)要求的点阵不变变形(LID),但LID要稍滞后于界面迁移,即在马氏体形核与长大过程中推移界面新相一侧存在一未发生LID的新相薄区;当相变温度达到马氏体相变点Ms时,母相奥氏体与这一薄区的晶格常数比为√3/2,这一几何条件和Olson-Cohen形核模型中要求扩展位错层错区界面能γ≤0是等价的.

关键词: 马氏体 , 马氏体晶体学唯象(PTMC)理论 , 不变线 , O点阵理论 , 形核与长大

Fe--0.3C--3Mn--2Ni--2Si中贝氏体表面浮突效应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杨金波 , 杨志刚 , 白秉哲 , 方鸿生

金属学报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Fe--0.3C--3Mn--2Ni--2Si(质量分数, %)合金中315℃等温贝氏体相变的表面浮突效应及相应区域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 伴随贝氏体相变的帐篷型表面浮突效应完全是新相长大过程中的形状应变所引起; 贝氏体铁素体最小结构单元的表面浮突为帐篷型, 不同于单倾型马氏体浮突, 不可能以切变方式形成, 它的两浮突角在8---100之间. 扩散台阶机制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关键词: 贝氏体 , surface relief , ferrite , structural unit

钢中贝氏体相变机制的研究

方鸿生 , 杨志刚 , 杨金波 , 白秉哲

金属学报

本文简要地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方面: ①发现钢中的贝氏体超精细结构;②贝氏体表面浮突完全由贝氏体铁素体长大过程中形变产生, 单一超亚单元对应的浮突呈帐篷型;③贝氏体铁素体宽面上存在三维巨型台阶,在近NW关系下 相变单元宽面接近(335)f,为扩散型界面;④发现钢中贝氏体碳化物在α/γ界面的γ侧形核并 向奥氏体内生长;⑤建立了贝氏体激发形核—台阶长大模型,理论计算表明这种机制是合理的, 它成功地解释了贝氏体的多层次复杂结构,以及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等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等。

关键词: 贝氏体相变 , null , null

Fe-0.3C-3Mn-2Ni-2Si中贝氏体表面浮突效应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杨金波 , 杨志刚 , 白秉哲 , 方鸿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6.003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Fe-0.3C-3Mn-2Ni-2Si(质量分数,%)合金中315℃等温贝氏体相变的表面浮突效应及相应区域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伴随贝氏体相变的帐篷型表面浮突效应完全是新相长大过程中的形状应变所引起;贝氏体铁素体最小结构单元的表面浮突为帐篷型,不同于单倾型马氏体浮突,不可能以切变方式形成,它的两浮突角在8-10°之间.扩散台阶机制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关键词: 贝氏体 , 表面浮突 , 铁素体 , 结构单元

钢中贝氏体相变机制的研究

方鸿生 , 杨志刚 , 杨金波 , 白秉哲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05.001

简要地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发现钢中的贝氏体超精细结构;(2)贝氏体表面浮突完全由贝氏体铁素体长大过程中形变产生,单一超亚单元对应的浮突呈帐篷型;(3)贝氏体铁素体宽面上存在三维巨型台阶,在近N-W关系下相变单元宽面接近(335)f,为扩散型界面;(4)发现钢中贝氏体碳化物在α/γ界面的γ侧形核并向奥氏体内生长;(5)建立了贝氏体激发形核-台阶长大模型,理论计算表明这种机制是合理的,它成功地解释了贝氏体的多层次复杂结构,以及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等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等.

关键词: 贝氏体相变 , 精细结构 , 表面浮突 , 激发形核-台阶长大机制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