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HIRFL-CSR外靶终端上硅微条探测器阵列的搭建

汪鹏飞 , 李占奎 , 李海霞 , 章学恒 , 赵兴文 , 王秀华 , 谭继廉 , 刘凤琼 , 李荣华 , 王柱生 , 陈翠红 , 杨磊 , 祖凯玲 , 戎欣娟 , 李春艳 , 卢子伟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1.063

硅微条探测器因具有很强的位置分辨率与能量分辨率而在世界各大核物理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了性能优越、位置精度达到0.5 mm×0.5 mm的双面硅微条探测器,用于HIRFL-CSR的外靶实验终端谱仪(ETF)上,用作径迹测量以及?E-E望远镜系统?E的探测。硅微条探测器体积小、集成度高,利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引出信号,配合ASIC芯片的前端电路,能够方便地给出每一条的能量信息和位置信息。在此详细阐述了在HIRFL-CSR的ETF上双面硅微条探测器阵列的搭建,并测量了放射源在真空中探测单元的能量分辨本领。结果表明,该硅条探测器的每个探测单元对5~9 MeV能量的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在1%左右。

关键词: 硅微条探测器阵列 , 前端ASIC , 柔性印刷电路板 , 能量分辨率

太阳能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王健 , 翁忠亮 , 谢鲲 , 夏鹏程 , 曹梅青 , 岳丽杰 , 王北 , 张林 , 英文杰 , 杨磊 , 李友

材料导报

太阳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已经在材料加工中得到初步应用.介绍了太阳炉的结构及其在金属熔炼、焊接、表面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现状.随着技术的进步、太阳炉成本的降低、可控性的提高,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展,对缓解能源和环境危机,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太阳能 , 太阳炉 , 材料加工 , 应用

7Li+11B体系唯象光学势的研究

杨磊 , 林承键 , 杨峰 , 贾会明 , 徐新星 , 张焕乔 , 刘祖华 , 张世涛 , 包鹏飞 , 孙立杰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2.117

实验测量了7Li+11B体系的弹性散射角分布,其中弹核7Li的入射能量分别为9.85,13.3,18.3,23.3和28.3 MeV,测量的角度范围为θc.m.≈15?~80?。通过对本次实验数据以及文献中34 MeV的数据拟合,抽取了该体系的唯象光学势参数。结果表明,在固定作用势形状因子下,势深度与能量具有线性相依的关系:实部深度随着弹核能量的增加而线性减小,而虚部深度则在平均值10.35 MeV附近变化。

关键词: 弱束缚核反应 , 奇A轻核反应 , 弹性散射角分布 , 光学模型势 , 能量相依性

Cu/Mg掺杂AlN的电子结构和光吸收研究

鲜晶晶 , 毋志民 , 邓军权 , 杨磊 , 崔玉亭 , 胡爱元 , 赵若禺 , 王敏娣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08.008

采用平面波超软赝势和广义梯度近似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本征 AlN 和掺杂体系 AlN ∶Cu,AlN∶Mg,AlN∶Cu-Mg 的超晶胞进行了几何优化,计算了它们的电子结构、能带、态密度、磁矩及光学性质等。结果表明,AlN ∶ Cu,AlN ∶ Mg 均表现为100%自旋注入,材料均具有半金属性质,其中 Cu 掺杂体系的半金属性更稳定;AlN∶Cu-Mg 共掺体系在能隙深处产生杂质带,具有金属性,改善了材料的高阻抗现象。研究发现 Cu 掺杂体系的磁矩最大,Cu-Mg共掺体系较 Mg 单掺的净磁矩有所减少。进一步分析光学性质发现,杂质离子的引入使得低能区的介电函数和复折射率函数出现明显的峰值,其中共掺体系的峰值最大,明显增强了体系对低频电磁波的吸收。

关键词: Cu , Mg掺杂AlN , 电子结构 , 光吸收 , 第一性原理

Ni-SiO2复合镀工艺研究

李卫东 , 胡卫华 , 吴慧敏 , 李迎春 , 左正忠 , 周运鸿 , 刘仁志 , 杨磊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3.05.008

研究了Watts型镀镍液中SiO2微粒在镀层中的含量与阴极电流密度的关系,以及镀液的pH值、搅拌速度、电流密度、微粒悬浮量、添加剂等工艺条件和参数对Ni-SiO2复合镀层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SEM能量色散检测表明,制备的镀层中SiO2质量含量在10%~20%.镀层的外观均匀、细致,并有金属光泽.

关键词: 电沉积 , 复合镀层 , SiO2微粒

APCVD法制备Nb∶TiO2薄膜及其光电性能

杨磊 , 刘涌 , 王慷慨 , 丛炳俊 , 程波 , 陆妍 , 林俊君 , 宋晨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1673-2812.2015.04.012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要求低电阻率和可见光区高透过率.目前最常用的是ITO薄膜存在着有毒、In成本高等难以克服的缺点.NTO薄膜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具备广阔前景的TCO薄膜,但对它的认识还不充分.本文采用APCVD法在玻璃基板上成功制备出了颗粒均匀细小致密的NTO薄膜,探索出最佳反应温度为500℃~550℃,通过高真空退火的方式改善了薄膜晶体质量,光学透过率获得大幅提升,与经过掺杂但未经过H2退火的Nb∶TiO2薄膜和经过H2退火但未掺杂的TiO2薄膜相比较,经过掺杂和H2退火的Nb∶ TiO2薄膜其电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 , 晶体质量 , 光电性能

陶瓷膜与醇沉等方法精制骨痹颗粒的药效学比较及其作用机理

杨磊 , 宗杰 , 朱华旭 , 龙观洪 , 李博 , 张启春 , 段金廒 , 郭立玮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6.04.017

通过比较3种方法精制中药复方骨痹颗粒的主要药效学研究结果,探讨分离技术对中药复方水提液精制的可行性及其分离机理.以中药复方骨痹颗粒为实验体系,分别以陶瓷膜分离、乙醇沉淀法及大孔吸附树脂法所得精制产物为考察样品,以小鼠足趾肿胀、耳廓肿胀及软骨细胞实验评价不同精制液在高、中、低剂量下的药效学指标.3种精制产物均对小鼠足趾肿胀和耳廓肿胀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总体上,陶瓷膜组的抗炎效果在两种模型中的中、高低剂量下都呈现出较好的抗炎效果;3种精制产物对软骨细胞的促增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陶瓷膜组优于醇沉组、树脂组.陶瓷膜组产物总体抗炎效果较好的机理之一可能是膜技术在达到精制效果的同时,可较完整保留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完整性,从而避免了原方中对软骨细胞具促增值作用的药效成分的损失.陶瓷膜分离技术作为中药复方水提液的精制工艺,在复方药效物质群集筛选方面具有其他分离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 精制技术 , 陶瓷膜 , 骨痹颗粒 , 药效学比较 , 分离机理

不同膜材料精制中药复方骨痹颗粒的比较

杨磊 , 宗杰 , 朱华旭 , 郭立玮 , 龙观洪 , 李博 , 潘林梅 , 段金廒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6.05.019

以中药复方骨痹颗粒为模型药物,选择川续断皂苷Ⅵ、柚皮苷、总黄酮和总皂苷为复方水提液需保留的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指标性成分(药效成分);选择淀粉、蛋白质、果胶和鞣质为复方水提液需主要去除的无效高分子指标性成分;选择中药复方精制后所得固含物(固含率)为精制效果指标,综合研究不同膜材料对中药复方骨痹颗粒上述各类成分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骨痹颗粒水提液中上述各类成分的截留率和保留率,评价不同膜材料对复方水提液的精制效果.结果表明,与聚醚砜(PES)平板膜和PES中空纤维膜相比,0.2 μm陶瓷膜对骨痹颗粒水提液中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指标性成分的保留率较高,对高分子指标性成分(蛋白质除外)的截留率较高,且对固含率控制效果最好.将0.2 μm陶瓷膜精制工艺与中药复方水提取液传统的乙醇沉淀除杂工艺相比较,结果表明,0.2 μm陶瓷膜精制工艺与传统醇沉工艺相比,前者对中药复方的精制效果优于后者.

关键词: 中药复方水提取液 , 骨痹颗粒 , 膜材料 , 传统乙醇沉淀工艺 , 陶瓷膜精制工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