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杰
,
李智焕
,
陈志强
,
吴鸿毅
,
田正阳
,
蒋伟
,
李晶
,
冯骏
,
臧宏亮
,
刘强
,
牛晨阳
,
杨彪
,
陶龙春
,
张允
,
孙晓慧
,
王翔
,
刘洋
,
李奇特
,
楼建玲
,
李湘庆
,
华辉
,
江栋兴
,
叶沿林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4.02.177
介绍了利用硅探测器的脉冲形状甄别进行粒子鉴别的原理.详细叙述了基于数字化方法的脉冲形状甄别的实现.采样频率和位数是数字化方法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于硅探测器信号,采用100 MS/s,12 bit的Digitizer可以满足脉冲形状甄别法对时间分辨的要求.同时对该方法粒子鉴别的特征和能量阈值做了简要的分...
关键词:
硅探测器
,
脉冲形状甄别
,
上升时间
,
数字化方法
,
能量阈值
,
电阻率不均匀性
,
沟道效应
胡兴健
,
郑百林
,
杨彪
,
胡腾越
,
余金桂
,
贺鹏飞
,
岳珠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压头尺寸(半径分别为1.5nm、2.5nm、3.5nm、4.5nm)和加载速度(10m/s、20m/s、30m/s、40m/s)对Ni基单晶合金γ/γ'(001)晶面纳米压痕测试结果(弹性模量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头尺寸和加载速度对Ni基单晶合金γ/γ'(001)晶面的纳米...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
压头尺寸
,
加载速度
,
纳米压痕
,
位错
常军
,
郭胜惠
,
彭金辉
,
杨彪
,
苏鹤洲
,
史亚鸣
钛工业进展
针对钛带卷生产工艺过程中加热酸洗液和脱脂液常规方法的不足,分析了微波加热的原理及优势,并利用自主研制的微波流体加热设备,对微波加热酸洗液和脱脂液进行了中试实验.研究得出,微波加热酸洗液和脱脂液的热效率值均在70%以上.举例说明了微波加热技术在钛带卷酸洗工业化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微波加热技术在钛产业中的...
关键词:
微波加热
,
钛
,
酸洗
,
脱脂
杨彪
,
杨万泰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3.04.009
采用光接枝聚合方法,可以实现多种单体在PET核孔膜上的接枝,如丙烯酸、4-乙烯基吡啶、异丙基丙烯酰胺等,得到具有环境敏感性的分离膜.接枝膜采用XPS、ATR-FTIR进行了表征,接枝膜结构及形貌采用SEM、AFM观察. PET的紫外屏蔽效应以及核孔膜的结构特征,决定了接枝只能在膜的表面进行,孔内不受...
关键词:
光接枝
,
环境敏感
,
分离膜改性
,
核孔膜
杨彪
,
郑百林
,
胡兴健
,
贺鹏飞
,
岳珠峰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193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 研究了3种含相同半径、不同深度空洞的镍基单晶合金模型与理想模型纳米压痕过程的区别. 采用中心对称参数分析4种模型在不同压入深度时基体内部位错形核、长大的过程以及空洞和错配位错对纳米压痕过程的影响. 材料的压入荷载-压入深度曲线显示, 空洞最浅的模型与理想模型相差最大. 空洞对材料纳米压痕过程有2种作用, 当压入深度较浅时(h<0.375 nm), 空洞的存在会弱化材料, 而当压入深度处于0.375~0.567 nm之间时, 空洞表面的原子对位错的长大起到阻碍作用, 使得压入荷载增加; 空洞的坍塌会吸收一部分应变能, 减少γ相中层错的形成; 当空洞完全坍塌后, 位错会在空洞原始位置纠缠, 并产生大量层错, 使得压入荷载减小. γ/γ'相相界面存在空洞时, 当达到最大压入深度, 部分错配位错分解, 且被γ相表面吸收, 形成表面台阶. 处在最深位置的空洞并未对材料纳米压痕过程产生影响.
关键词:
纳米压痕
,
分子动力学
,
空洞
,
错配位错
杨彪
,
王丽阁
,
王恩泽
材料导报
V-Cr-Ti合金与其他合金相比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是重要的聚变反应堆候选结构材料.介绍了V-Cr-Ti合金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中子辐照的影响等,并阐述了氢对V-Cr-Ti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和产生氢脆的原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对V-Cr-Ti合金性能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目前V-Cr-Ti合金的研究热点和...
关键词:
V-Cr-Ti合金
,
力学性能
,
高温性能
,
氢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