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前涛
,
包良满
,
李健健
,
刘哲
,
高杰
,
曹建清
,
邓琦
,
王永其
,
李晓林
,
叶伯年
,
朱德彰
,
毛羽
,
闫隆
,
周兴泰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S1.15
为了模拟钍基熔盐堆(TMSR)材料的中子辐照损伤,基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SINAP)的4 MV静电加速器,研制了一台专用的离子束辐照装置。装置主要由束流传输线和高温、高真空靶室组成。束流传输线装有用于束流磁场扫描和束流监测的设备。装置可提供H+,He+,Ar+等束流用于离子束辐照,束流最高能量4 MeV,最大流强2μA。辐照温度范围为液氮温度至950℃。辐照面积最大为30 mm×30 mm。装在靶室的由旋转铝片构成的变能器对束流能量进行调制,可以在样品中得到均匀的辐照损伤。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装置适用于高温合金及其他熔盐堆材料的辐照损伤研究。
关键词:
离子束辐照装置
,
静电加速器
,
高温
李晓林
,
肖宝亮
,
崔阳
,
李飞
,
张大伟
,
缪成亮
,
张旭
,
朱腾威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2.023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再加热温度、奥氏体区变形温度和组织转变温度的变化对Nb、Ti微合金钢组织性能及其碳氮化物固溶与再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加入铌,主要利用铌的碳氮化物在奥氏体形变过程中的再析出,抑制形变奥氏体的再结晶,在随后的组织演变过程中细化了组织;而钢中加入较高含量的钛,主要利用钛的碳化物在铁素体中的析出,产生明显的沉淀强化作用.这主要是铌、钛的碳氮化物固溶后,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再析出的不同所造成的.钢中复合加入Nb-Ti后既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又起到析出强化的作用.细晶强化既提高钢的强度又提高钢的韧性,但沉淀强化在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的同时恶化了钢的韧性.
关键词:
微合金钢
,
碳氮化物
,
细晶强化
,
沉淀强化
,
组织演变
吕丽君
,
程宏辉
,
韩兴博
,
雷冠虹
,
唐晓星
,
王呈斌
,
刘卫
,
李晓林
稀有金属
采用三步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1-xMgxNi4.25Al0.75 (x=0.0,0.1,0.2,0.3)储氢合金,研究了该系列合金的晶体结构和储氢性能.结果表明,当x为0.0和0.1时,合金由单一的LaNi4Al相组成;而x为0.2和0.3时,合金由LaNi4Al相,(La,Mg)Ni3相和AlNi3相构成.随着Mg含量x从0.2增至0.3时,合金的第二相丰度和吸/放氢平衡压明显升高,同时储氢容量减小.研究发现,当Mg添加量x=0.1时,合金除具有良好的储氢容量和低平台压外,其吸氢动力学性能更好.
关键词:
稀土储氢合金
,
Mg替代
,
储氢性能
周晓龙
,
曹建春
,
陈敬超
,
张昆华
,
甘国友
,
杜焰
,
李晓林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5.03.006
研究了用2种方法制备的AgCuO材料的组织形貌,发现在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CuO材料中,生成的CuO颗粒较细小,并沿着Ag颗粒的边界分布;而粉末冶金法获得的AgCuO材料发生CuO颗粒的团状聚集,且孔隙较多.通过对接触电寿命的测试,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法得到的AgCuO材料的电寿命是粉末冶金法制备的2倍.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反应合成
,
粉末冶金
,
AgCuO
,
电接触材料
,
显微组织
李晓林
,
蔡庆伍
,
余伟
,
张恒磊
材料科学与工艺
利用热模拟技术并结合SEM和TEM分析方法,研究了含钒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在轧后快速加热回火过程中不同回火温度对其组织、显微硬度及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回火的试验钢组织为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经高温回火后,组织中出现了多边形铁素体,随回火温度的增加,板条贝氏体数量减少,多边形铁素体数量增加.在600℃以下回火时,析出相主要是沿位错析出;在600℃以上时,以晶界析出和沿位错线析出两种方式存在.高的加热速率、较短的保温时间不利于位错的回复消失以及碳元素和钒元素的扩散,故随回火温度的增加,析出相的数量增多,但尺寸变化不明显.基体中存在两种尺寸的纳米级析出相:一种是只含有V,尺寸在15 ~20 nm的V(C,N);另一种含有V、Cr两种元素,尺寸在10 nm以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V,Cr)(C,N)复合析出相.当回火温度为600℃时,试验钢具有最高的硬度值,332 HV.试验钢硬度的变化是回火后贝氏体组织粗化、位错亚结构的回复软化以及第二相析出的强化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组织
,
纳米级析出相
,
回火湿度
,
显微硬度
,
快速加热回火
李晓林
,
成晓莉
,
李琳
,
任学宏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20.005
应用轧烘焙工艺,使得卤胺类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在棉织物上发生接枝共聚反应.探究了交联剂浓度、浸渍时间、单体浓度、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对改性棉织物含氯量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交联剂浓度2%(质量分数),浸渍时间15 min,单体浓度0.4mol/L,焙烘时间120 s,焙烘温度120℃.对接枝后棉织物进行红外、SEM表征,结果证实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接枝到了棉织物上.抗菌测试显示,在5 min内,改性棉织物即可杀死10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 min内杀死100%大肠杆菌,杀菌效果显著.
关键词:
N-羟甲基丙烯酰胺
,
卤胺
,
棉织物
,
抗菌
万德成
,
余伟
,
李晓林
,
张杰
,
武会宾
,
蔡庆伍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1.00722
为了提高高强厚钢板低温韧性, 对550 MPa级厚钢板进行了730-910℃淬火和600 ℃ 回火的热处理, 研究不同淬火温度对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亚温区淬火后回火, 随淬火温度升高, 试样强度和韧性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 淬火温度升高到完全奥氏体区, 试样强度进一步升高, 但韧性降低. 760℃亚温淬火后回火, 试样组织为粗大的多边形铁素体, 大量呈长条状、针状M/A组元断续分布在铁素体基体和晶界上, 严重恶化韧性, 力学性能最差. 相比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回火, 850℃亚温淬火后回火, 试样具有最佳强韧配合, 这是由于组织细化, 铁素体的出现增加了大角晶界比例, 以及存在大量均匀位错胞状亚结构和稳定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引起的.
关键词:
厚钢板
,
quenching temperature
,
microstructure
,
mechanical property
周健
,
金诚
,
李晓林
,
姚驯
,
南忠仁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9.2015031802
以不同熟污泥配比改性黄土作为实验供试土壤,采用序批实验法研究了外源铅在0%、1%、2%、4%、6%、8%、10%、15%、20%、30%熟污泥质量配比的土壤样品中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熟污泥配比改性黄土对铅的吸附量随着Pb2+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铅初始添加浓度小于25 mg·L-1时吸附量急剧增加.(2)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Pb2+的初始添加浓度分别为0、5、10、25、50、100、200 mg·L-1),Henry模型、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对实验数据均有较好的拟合,但总体来看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方程是描述改性黄土对铅吸附的最佳模型.(3)在NH4AC作用下,改性黄土铅的解吸量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吸附量和解吸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很好地描述.当铅初始添加浓度小于25 mg·L-1时,Pb2+的解吸率随着熟污泥配比的增加而增大,大于25 mg·L-1时,解吸率随着熟污泥配比增加而减小,且解吸率变化范围在0.11%—1.35%.(4)随着改性黄土中熟污泥含量的增加,不仅增加了改性黄土中有机质和全磷的含量,而且将会增强土壤对Pb2+的吸附亲和力,降低了土壤中的铅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
关键词:
熟污泥
,
黄土
,
铅
,
吸附
,
解吸
谢保盛
,
蔡庆伍
,
余伟
,
刘涛
,
李晓林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Q345D连铸坯料(0.16C,0.26Si,1.40Mn,Nb+ Ti<0.040)制备Q420E钢,采用不同冷却速率和终冷温度的快冷工艺进行了厚30 mmQ420E钢高强度板试验,研究了冷却速率和终冷温度对其强度及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和终冷温度的降低,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钢板强度和韧性提高,伸长率下降;当终冷温度控制在480~ 520℃之间,冷却速度控制在8 ~ 15℃/s之间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组织,心部铁素体晶粒尺寸为7.2 μm,钢板综合性能达到国标Q420E级别的要求,成功实现采用Q345D轧制30 mm厚的Q420E钢板的低成本生产,并为更高级别钢种的性能提升提供了依据,但轧制过程中部分钢板出现了心部偏析,以及快冷工艺对于钢板焊接性能的影响,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Q345D
,
快速冷却
,
冷却速率
,
终冷温度
,
力学性能
李晓林
,
余伟
,
朱爱玲
,
武会宾
,
万德成
,
张杰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F550级船板钢在820、850和910℃淬火,600℃回火条件下的热处理工艺对其低温韧性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实验方法,分析了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以及M/A岛体积分数、M/A岛的形貌、尺寸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选择在亚温区850℃淬火后600℃回火试验钢的-80℃低温韧性最佳,达到220J左右。在完全淬火区910℃淬火后回火,钢的主要组织为贝氏体,且大于2μm的M/A岛数量较多,这些M/A岛在晶间聚集或呈细条状或点列状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这对钢的韧性起到破坏作用。经亚温处理后实验钢的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铁素体细小且弥散分布。粒状贝氏体中的M/A岛体积分数较完全淬火低,且呈细小圆点状,弥散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可以有效的阻止裂纹的扩展。
关键词:
亚温淬火
,
低温韧性
,
多边形铁素体
,
贝氏体
,
M
,
A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