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扬
,
刘雅政
,
周乐育
,
袁付春
,
朱涛
,
饶添荣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两种成分非调质CT80连续油管用钢现场生产板卷工艺组织性能对比,分析了冷却速度、卷取温度、Mo和Nb元素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由52℃/s提高到69℃/s后,铁素体形态为针状铁素体,实验钢屈服强度提高25 MPa;抗拉强度提高30 MPa。实验钢在530℃卷取时,组织中出现了3%的珠光体组织,抗拉强度低于性能指标10 MPa。而在400℃卷取时,组织中出现了3%的块状马氏体组织,使得屈服强度低于性能指标20 MPa;抗拉强度提高到690MPa。Mo元素含量提高,促进针状铁素体转变,实验钢淬透性提高,有利于获得M/A岛组织,保证获得高强度低屈强比性能。Nb元素含量提高,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连续油管
,
针状铁素体
,
显微组织
朱荣
,
李守新
,
李勇
,
李明扬
,
晁月盛
金属学报
=[刊,中]///金属学报.¾2004,40(5).¾
在循环加载条件下, 单滑移取向的Cu单晶体首先出现驻留滑移线(PSL), 然后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转变为驻留滑移带(PSB). 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对疲劳Cu单晶进行真空退火处理, 观察PSB结构在热激活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退火处理过程中由于空位浓度差异所产生的渗透力促使位错运动, 并使PSB的某些部位逐步细化, 以至消失. 实现了PSB的分段相消. 在退火过程中由于应变能的逐步释放, 未观察到再
关键词:
Cu单晶体
,
persistent slip line (PSL)
,
persistent slip band (PSB)
李军伟
,
李明扬
,
郭小龙
,
李守新
金属学报
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实验装置和SEM研究了原始态
和疲劳态铜单晶在高应变率下形变的组织演变. 实验结果表明: 原始态铜
单晶在高应变率下很难产生绝热剪切带(ASB), 而疲劳态铜单晶容易产生绝热剪切带.
驻留滑移带(PSBs)和冲击波引起的应力集中是疲劳态铜单晶高应变率形变下绝
热剪切带形成的重要原因, 绝热剪切带的间距和宽度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
绝热剪切带
,
null
,
null
周乐育
,
李明扬
,
刘雅政
,
袁付春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终轧温度、冷却速度和卷取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具有不同Mo、Nb含量的非调质CT80连续油管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满足其强韧性要求的组织特征为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且弥散分布约4%的细小M/A岛.终轧温度主要影响组织均匀性.当冷却速度由40~45℃/s提高到60 ~70 ℃/s后,铁素体形态转变为针状,其内部亚晶面积增加,位错密度升高.卷取温度影响复相组织中强化相的形态与分布.为避免珠光体或马氏体而促进贝氏体组织转变充分,卷取温度应约为450℃.Mo元素含量提高至0.24%可促进针状铁素体转变并形成细小的强化相M/A岛,起到良好的亚结构强化和相变强化效果.Mo和Nb含量的增加使得实验钢对冷速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增强了非调质CT80连续油管用钢控冷过程工艺稳定性.
关键词:
连续油管用钢
,
复相组织
,
冷却速度
,
卷取温度
朱荣
,
李守新
,
李勇
,
李明扬
,
晁月盛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5.005
在循环加载条件下,单滑移取向的Cu单晶体首先出现驻留滑移线(PSL),然后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转变为驻留滑移带(PSB).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对疲劳Cu单晶进行真空退火处理,观察PSB结构在热激活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退火处理过程中由于空位浓度差异所产生的渗透力促使位错运动,并使PSB的某些部位逐步细化,以至消失.实现了PSB的分段相消.在退火过程中由于应变能的逐步释放,未观察到再结晶现象.
关键词:
Cu单晶体
,
驻留滑移线
,
驻留滑移带
,
渗透力
,
分段相消
张修丽
,
孙晓慧
,
李明扬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9.01.004
恒塑性应变幅循环加载条件下,单滑移取向的Cu单晶体出现驻留带(Persistent Slip Bands,PSBs).在铜的(0.3~0.5)TmK中温回复区内,对疲劳Cu单晶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真空保温处理,观察PSBs结构在热激活条件下的变化及材料的寿命估计.结果显示,中温回复过程中,由于弹性力、渗透力与林位错阻碍力的交互作用促使PSBs中的位错通过空位的放出和湮灭而运动,并使PSBs的位错墙由弯曲到变细最后分段消失,位错密度快速下降.中温回复后材料寿命得到延长.
关键词:
驻留滑移带
,
中温回复
,
位错结构演变
,
疲劳Cu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