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瑛
,
张新明
,
周古昕
,
刘波
,
李慧中
,
高慧
,
李惠杰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6.06.015
采用金相观察、硬度测试与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时效前冷轧预变形量对2519铝合金晶界无沉淀带及析出相大小、分布和抗剥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变形量由0%增至25%时,合金的硬度值增加且到达峰值时效时间缩短,晶界无沉淀带宽度减小,晶内析出相尺寸相应减小并趋于弥散分布.同时合金抗剥落腐蚀性能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预变形量为5%与15%的合金在晶粒扁平度增大以及不溶产物产生的楔应力共同作用下,抗剥蚀性能最差,剥蚀等级为E-C级,25%的合金次之(E+B),0%变形量的合金剥蚀等级为E-B.
关键词:
预变形量
,
剥蚀
,
2519铝合金
王辉
,
刘咏
,
张伟
,
李洲
,
李慧中
,
王丽
,
杨广宇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2.001
采用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粉末冶金TiAl合金在温度1000~1150℃、应变速率0.001~1s~(-1)范围内的高温变形特性,发现合金的流动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应力峰和流变软化特性.为了研究TiAl合金在有限应变下的变形行为,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起了TiAl合金加工图.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应变速率(>0.1s~(-1))变形时,材料落人流动失稳区域,出现表面开裂.这对材料的变形是有害的,要避免在流动失稳区进行热加工处理.而在温度为1000~1050℃,应变速率为0.001~O.01s~(-1)时,功率耗散率η值在35%~50%之间.这个区域对应的变形机制为动态再结晶,适合进行热加工.在高温(≥1100℃),低应变速率(0.001s~(-1))变形时,功率耗散率η达到最大值60%,此时材料发生超塑性变形.
关键词:
粉末冶金TiAl合金
,
加工图
,
热变形机制
,
再结晶
张新明
,
刘瑛
,
李慧中
,
唐建国
,
刘波
,
高慧
,
李惠杰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改善2519A-T87铝合金的腐蚀性能并探求其影响因素,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锻造以及轧制两种变形方式对该合金板晶界无沉淀带、析出相、晶粒取向与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造板中晶界无沉淀带(PFZ)较轧制板的宽,晶界析出相粒子间距大,较难形成连续腐蚀通道,其抗晶间腐蚀与剥落腐蚀性能优于轧制板;PFZ与基体,析出相与PFZ构成两对电偶发生反应,而晶界上不连续分布的、大的第二相之间的间距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锻造板的应力腐蚀性能(KISCC=32.1 MPa·m1/2)比轧制板(KISCC=22.1 MPa·m1/2)高;锻造板的{100}晶粒取向密度较低;第二相的大小及分布是决定该合金腐蚀性能的关键.
关键词:
锻造
,
轧制
,
晶间腐蚀
,
剥落腐蚀
,
应力腐蚀
,
织构
张新明
,
高慧
,
李慧中
,
刘瑛
,
冀东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7.03.004
采用53式7.62 mm穿燃弹斜入射一种高铜铝合金板,弹速为818 m/s.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铝板侵彻后的弹坑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弹靶接触表面有熔化物,成分为靶材与弹丸的混合物;在侵彻的不同深度,弹坑微观组织呈现不同的特征,入口处晶粒被拉长,中间处的晶粒发生剧烈扭折,局部出现绝热剪切带,底部观察到形变显微带以及异常长大晶粒;靶板主要发生塑性扩孔型破坏.
关键词:
高铜铝合金
,
斜侵彻
,
绝热剪切带
,
显微带
李轶
,
李慧中
,
姜俊
,
欧阳杰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11868/j.issn.1005-5053.2014.6.004
通过对AZ80镁合金进行总应变幅控制下的室温低周疲劳实验,研究其在热锻、时效态(T5)、固溶时效态(T6)三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循环应力响应、疲劳寿命和循环应力-应变行为.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的热处理制度下,AZ80镁合金大体上都表现为循环应变硬化现象;此外,AZ80镁合金的应变疲劳寿命与塑性应变幅、弹性应变幅之间的关系分别服从Coffin-Manson和Basquin关系式.随着外加总应变幅的不断增大,其疲劳寿命减少.在0.3%的最小外加总应变幅下,AZ80热锻态的疲劳寿命最长;在0.9%的最大外加总应变幅下,AZ80-T5的疲劳寿命最长,而热锻态最短.此外,对疲劳断口形貌的观察结果表明,疲劳裂纹萌生于疲劳试样表面,并以穿晶方式扩展.
关键词:
热处理
,
热锻
,
循环应力响应
,
低周疲劳
,
疲劳寿命
李慧中
,
梁霄鹏
,
李洲
,
郭菲菲
,
张新明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显微硬度、力学性能测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手段研究了2519铝合金在135~200℃时效时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519铝合金在135,150℃时效响应缓慢,在165,180,200℃时效时具有明显的三阶段时效特征,即欠时效、峰值时效和过时效;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达到峰值时效的时间逐渐缩短,分别为15,9,6 h;峰值硬度逐渐降低;分别为127,122,118 HV;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铝合金的塑性逐渐降低;适宜的时效温度为165℃.
关键词:
2519铝合金
,
时效温度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李慧中
,
张新明
,
陈明安
,
周卓平
,
龚敏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5.01.011
采用X射线、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微量稀土Y对2519合金的显微组织及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9合金中Y元素与Cu,Al元素主要形成Al6Cu6Y金属间化合物,并沿晶界分布.这些金属间化合物有效阻碍高温时基体的变形和晶界的移动,提高合金高温强度.添加0.20%Y(质量分数)可使合金200℃时的抗拉强度提高30%,但伸长率有所下降.Y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含Y化合物聚集长大成块,合金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降低.同时发现,微量的Y细化了合金的再结晶组织,细化了合金强化相θ′相.添加0.10%Y时可使合金的室温强度提高20MPa.
关键词:
稀土
,
钇
,
2519铝合金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
热稳定性
李慧中
,
梁霄鹏
,
张新明
,
黄伯云
,
张传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2519铝合金高温变形组织演化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O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合金在不同压缩条件下的组织形貌特征.结果表明,2519铝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450 ℃、应变速率为0.01~1 s-1条件下,仅发生动态回复;而在变形温度为350~450 ℃,变形速率为10 s-1的条件下变形时,发生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机制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和几何动态再结晶.
关键词:
2519铝合金
,
热压缩
,
显微组织
,
动态再结晶
张新明
,
刘波
,
刘瑛
,
李慧中
,
李惠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利用高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2519A铝合金在不同温度与保温时间下的高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保温10 min后进行拉伸,从室温至400℃,随着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从471 MPa下降至55.5 MPa,屈服强度从440.3 MPa降至50.3 MPa,延伸率由11.6%提高至21.3%.300℃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的抗拉强度先由171.6 MPa下降至151.4 MPa,屈服强度由139.4 MPa降至130.5 MPa,1 h后基本上稳定不变.高温条件下,该合金力学性能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析出相的粗化与转变引起的.
关键词:
2519A铝合金
,
高温力学性能
,
显微组织
陈明安
,
李慧中
,
谢玄
,
张新明
,
杨汐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7.01.004
研究了氨基硅烷偶联剂(γ-APS)乙醇溶液浓度对铝板/聚丙烯界面粘接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聚丙烯(PP)中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含量为10%和20%时,不用γ-APS处理铝板表面的粘接剪切强度分别为10.03和10.76MPa;经过γ-APS处理后,粘接剪切强度和界面位移以较快速度增大,γ-APS浓度为3%时达到最大值.γ-APS处理将铝板表面转变为氨基-NH2,PP-g-MAH的酸酐及其水解形成的羧基与-NH2在界面形成了配位键.但γ-APS浓度高时,导致γ-APS弱界面层和PP-g-MAH的弱界面层,界面粘接强度和位移反而下降.
关键词:
铝板
,
聚丙烯
,
氨基硅烷偶联剂
,
粘接强度
,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