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iO2∶Fe的EPR谱及其光催化特性研究

殷春浩 , 李少波 , 吴彩平 , 徐振坤 , 神干 , 李佩欣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 Fe材料,测试并分析了材料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其结果显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Fe掺杂TiO2粉末在g=1.99和4.3处具有明显信号峰,归属于信号对应离子,并利用其积分值半定量分析了掺杂到晶体表面和内部Fe离子数目的多少及二者比值,发现对离子掺杂到内部而言直至掺杂浓度为0.6%仍未达到饱和,而对离子掺杂到表面而言,当掺杂浓度为0.4%时,该信号强度不再增强,掺杂到晶体表面的Fe离子数量达到饱和.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了所制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所制的Fe掺杂TiO2纳米材料最佳掺杂浓度为0.1%,对甲基橙降解率是17.83%,比未掺杂材料降解率(16.31%)提高了9.32%,增强了光催化活性,其余掺杂浓度(0.0372%,0.2%,0.4%和0.6%)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均比未掺杂样品的低,降低了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二氧化钛 , 电子顺磁共振 , 光催化

Al掺杂ZnO纳米粉体的EPR谱研究

吴彩平 , 殷春浩 , 徐振坤 , 路璐 , 李佩欣 , 李少波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Al掺ZnO纳米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以替位形式掺入ZnO,未改变原有结构,掺杂Al离子浓度为2%时,其结晶性最好.Al掺杂ZnO粉末在g=1.96和2.00处具有明显信号峰.g=1.96位置的信号是制备过程中产生的Zn-H键的信号位置,该信号与ZnO导电特性有密切关系;g=2.00是晶体中锌空位对应的信号.g=1.96处信号峰强度与煅烧时间的长短无关;煅烧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晶体结构的完善,减少空穴的产生;Al的掺入不仅替代了部分Zn的位置,也填补了部分的锌空位;温度变化起到了和Al离子同样的功效,Al离子的掺入增强了温度变化对ZnO的影响.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Al掺杂 , ZnO , EPR谱

热等静区致密化的计算机模拟及在TZP陶瓷中的应用

李少波 , 李国安 , 娄彦良 , 罗慧倩

无机材料学报

根据热等静压的致密化理论,建立热等静压致密化的数学模型,实现了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完成了热等静压图计算机计算、绘制与分析.对3Y-TZP的热等静压图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十分吻合.利用热等静压图,讨论了热等静任参数优化问题.

关键词: 热等静压 , densification , mathematical model , computer simulation

蜂窝增强泡沫塑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

甄建伟 , 安振涛 , 陈玉成 , 李少波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蜂窝切割和注塑成型两道工序制备了蜂窝增强泡沫塑料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准静态压缩试验.通过试验机压头的压力-位移数据,计算不同参数蜂窝增强泡沫塑料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所有蜂窝增强泡沫塑料试样的应力均大于蜂窝与泡沫塑料的应力之和.通过分析得出,随着蜂窝孔格边长的减小和试样厚度的增大,复合效应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蜂窝增强泡沫塑料的仿真模型,并对模型施加压力脉冲载荷,验证了复合材料在动态冲击下,同样具有良好的复合效应.研究表明,这种蜂窝增强泡沫塑料既可以作为低应变率场合的缓冲材料使用,又可以应用于高应变率冲击下的抗爆场合.

关键词: 蜂窝材料 , 泡沫塑料 , 力学性能 , 增强

热等静压致密化的计算机模拟及在 TZP陶瓷中的应用

李少波 , 李国安 , 娄彦良 , 罗慧倩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0.02.021

根据热等静压的致密化理论,建立热等静压致密化的数学模型,实现了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完成了热等静压图计算机计算、绘制与分析. 对3Y-TZP的热等静压图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十分吻合. 利用热等静压图,讨论了热等静压参数优化问题.

关键词: 热等静压 , 致密化 , 数学模型 , 计算机模拟 , TZP陶瓷

TC4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的高温曝露行为

陈泉志 , 唐仕光 , 李少波 , 黄祖江 , 李伟洲 , 曾建民

材料保护

为了对比研究不同主盐成分对TC4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高温曝露行为的影响,以相同浓度的Na2SiO3 、Na3PO4、NaAlO2作为电解液主盐分别对TC4钛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对获得的陶瓷膜样品进行恒温氧化和热冲击试验,分析氧化及热震试验前后样品的物相、形貌、膜层厚度和元素成分.结果表明:陶瓷膜样品经过750℃/30 h恒温氧化试验后氧化增重符合抛物线规律,在Na3PO4溶液中形成的膜层有较好的抗氧化性,NaAlO2中的次之;经过100次650℃水冷至28℃的循环热震试验后,3种电解液中获得的氧化膜破坏程度不同,Na3PO4溶液中形成的氧化膜无剥落,NaAlO2 、Na2SiO3溶液中形成的氧化膜都出现剥落现象,其中以Na2SiO3溶液中形成的氧化膜剥落最严重;涂层的抗氧化性及抗热震能力与陶瓷层的表面形貌、厚度及相组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 微弧氧化 , 钛合金 , Na2SiO3 , Na3PO4 , NaAlO2 , 高温氧化 , 抗热震性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