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伟
,
于建
,
纪磊
,
倪文俊
,
桑梅
,
任铁雄
,
李世忱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5.04.014
从电介质的击穿机理出发,用数学方法描述了电极注入电荷被介质捕获的全过程,详细分析了电介质的击穿特性并得出了电击穿现象的理论公式,通过同成分铌酸锂晶体和掺锌铌酸锂晶体的极化和击穿实验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现象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
关键词:
准相位匹配
,
铌酸锂晶体
,
外加电场极化
,
电击穿
,
电介质
于建
,
倪文俊
,
赵玉强
,
李世忱
,
陈云琳
,
宋峰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0.02.004
从铁电畴极化反转的动力学出发,针对铁电畴反转过程中的新畴成核和畴壁运动两个过程,对用外加极化电场实现铁电畴反转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并就低电场和高电场两种条件下的开关时间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
铁电畴反转
,
极化电场
,
开关时间
,
铌酸锂晶体
纪磊
,
于建
,
倪文俊
,
武星
,
桑梅
,
李世忱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5.05.009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外加电场法对铁电体进行周期极化时的电场分布,讨论尖端效应对极化的影响,比较两种不同的电极设计方案-梳形电极和框形电极的优劣.分析了多周期光栅同时极化时的电场分布,推断了大周期与小周期之间存在的竞争现象.本文最后对光刻造成周期电极的断条、毛刺工艺缺陷和液体电极方案的残留气泡缺陷进行了探讨.数值计算得出的结论比较圆满地解释了实验中的许多现象.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
准相位匹配
,
铌酸锂
,
周期极化
,
外加电场法
,
有限元法
桑梅
,
于建
,
倪文俊
,
薛挺
,
姚琲
,
李世忱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3.05.017
报道了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蚀刻PPLN晶体的表面特征,得到的图像显示出由高压电场极化引起的PPLN表面的变化,表明极化电场不仅使晶体内部铁电畴的自发极化方向发生反转,而且改变了晶体的微观结构.
关键词:
周期极化LiNbO3(PPLN)
,
蚀刻
,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
纪磊
,
于建
,
倪文俊
,
武星
,
桑梅
,
李世忱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5.05.033
外加电场法制备周期极化铌酸锂工艺的众多结构参数对极化进程有潜在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方法系统的分析了周期极化的重要结构参数的影响,这些参数包括绝缘层介电常数、绝缘层厚度、电极宽度、外加电压幅度和光栅周期.证明了对极化进程影响最为显著的是电极宽度、外加电压幅度和光栅周期,它们应该是设计极化结构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参数.相对的,绝缘层介电常数、绝缘层厚度对极化进程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忽略.本文由此推论了一种简洁合理的极化结构设计步骤.另外,本文得到了光栅周期与最优电极宽度的二次拟合公式,它为设计提供了依据,降低了复杂程度.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
准相位匹配
,
铌酸锂
,
周期极化
,
外加电场法
丁永奎
,
谭莉
,
田贺斌
,
贾东方
,
李世忱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2.06.014
本文分析了多量子阱电吸收调制器(MQW EAM)的非线性损耗特性,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讨论了MQW EAM驱动条件与输出光脉冲特性的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证明EAM产生的脉冲形状比较接近Gauss脉冲,具有较小的啁啾,接近于变换限的光脉冲,十分适用于高速时分复用系统.
关键词:
多量子阱电吸收调制器(MQW EAM)
,
量子限制Stark效应(QCSE)
,
啁啾
,
线宽增强因子
,
时间带宽积
周瑜
,
丁永奎
,
倪文俊
,
谭莉
,
戴林
,
李世忱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3.04.010
温度对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在要求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波长稳定的情况下,必须对其温度进行高精度的控制.本文利用高信噪比的运算放大器和普通的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及半导体致冷器做控温元件,研制了一种用于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的高精度温控仪,控制精度可达±0.05℃.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
电热致冷器
,
半导体激光器
,
温度控制
谭莉
,
丁永奎
,
刘俭辉
,
裴新
,
周瑜
,
李世忱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3.05.002
本文较为全面的阐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长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L-band EDFA)的研究情况,从设计EDFA最主要的技术关键-铒光纤与泵浦源两方面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总结出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案,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点.同时,也分析、介绍了一些结构新颖的宽带(C+L band)EDFA.
关键词:
L-band EDFA
,
泵浦转换效率
,
放大的自发辐射
,
增益
,
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