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劼
,
朱霞萍
,
李品
,
白德奎
,
李铭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9.045
共沉淀法制备了C u-Mg-A l层状超分子化合物,X 射线衍射图谱和热重分析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并研究了材料对溶液中碘离子的吸附去除性能.制备的材料为具有层状结构的 C u-Mg-A l 的超分子化合物,具有结构“记忆效应”,层间可以吸附碘,层板上的铜对碘也有特异化学作用,增强材料对碘的吸附能力.在优化制备和吸附条件下,Cu-Mg-Al层状超分子化合物对碘离子的饱和吸附量为279.15 mg/g,远高于普通层状氢氧化镁铝的66.61 mg/g.材料可作为碘及放射性碘污染的吸附去除剂.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氢氧化物
,
超分子
,
铜
,
碘
,
去除
白德奎
,
应全红
,
王霓
,
林金辉
,
朱霞萍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770
评价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聚乙烯包装材料中重金属(以Pb计,下同)的不确定度,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估提供理论支撑.实际检测数据通过了正态性验证,并在符合正态分布的前提下进行了质控分析,分别建立了单值(Ⅰ)控制图、移动极差值(MR)控制图,结果显示测量系统的变异仅受随机误差影响,且有99.7%的正态分布数据落入控制限内,进一步验证了数据的正态性分布.绘制了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值(EWMA)控制图,显示所测结果并未出现超限数据,且集中在中心线附近,说明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集中性.最终,在确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重金属的系统具有可信性和其偏倚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给出测试样本的评估参考量值为0.014 mg/L,并通过显著性t检验证明了方法测定过程中不存在系统误差.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正态检验
,
显著性t检验
,
聚乙烯包装材料
,
铅
,
质控分析
王雪瑾
,
朱霞萍
,
蓝路梅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7.01.160115
实验比较了Na2CO3/NaOH、NaOH和NH4OH沉淀法制备的镁铝层状化合物对模拟废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Brunauer-Emmett-Teller (BET)方法分析了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以Na2 CO3/NaOH为沉淀剂制备的镁铝层状化合物结晶度高、层状结构完整、比表面积较大、孔径适宜、吸附Cr(Ⅵ)的效果最佳,其优化吸附工艺为:固液比为1g/500 mL,体系pH值为7~9,室温下震荡9h.在最佳吸附条件下,镁铝层状化合物对Cr(Ⅵ)的饱和吸附量达到199.4 mg/g.镁铝层状化合物通过与含铬阴离子形成层状超分子化合物的方式实现了废水中铬的去除,对含Cr(Ⅵ)226.1 mg/L的实验室废水经6次工艺处理后,残余量小于0.5 mg/L,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指标.镁铝层状化合物是一种处理实验室废水中Cr(Ⅵ)的优良吸附剂.
关键词:
镁铝层状超分子化合物
,
记忆效应
,
实验室废水
,
Cr(Ⅵ)
,
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