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兵
,
慕思国
,
李华清
,
郭富安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9.07.003
对Cu-Cr-Zr系合金铸锭进行热轧、固溶和冷轧,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合金材料不同状态下的织构,分析各个状态下的织构种类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热轧后材料中主要织构为Copper{112}〈111〉(C)织构、Brass{011}〈211〉(B)织构和S{123}〈634〉织构,存在微弱的立方织构{001}〈100〉;固溶后材料中织构的强度降低,立方织构消失;冷轧后材料中织构的强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强度增加,冷轧过程中主要织构也是C织构、B织构和S织构,在冷轧初期出现Goss{011}〈100〉(G)织构,随后G织构慢慢减弱,直至消失.
关键词:
Cu-Cr-Zr
,
织构
,
热轧
,
固溶
,
冷轧
慕思国
,
朱永兵
,
郭富安
,
唐谟堂
,
向朝建
,
曹兴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不同形变热处理制度下Cu-0.35Cr-0.15Zr(质量分数,下同)合金板带织构的演变规律,对各取向的体积分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检测了不同状态材料在0°,45°和90°方向上的力学和物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合金冷轧板中主要有以{113}<332>取向为主的Copper织构、Brass取向、S取向和Goss取向,且随着冷变量的增加.Copper取向逐渐向Brass取向转变:时效态的带材中织构较弱,以Brass取向为主,S取向次之,Copper取向最弱,没有发现Copper织构的{113}<332>取向;时效态试样经过冷变形后,带材中又出现了{113}<332>取向,并且体积分数达60%以上.当带材中主要为Copper织构时.在0°→90°方向上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逐渐升高,导电率逐渐降低;当Copper取向和Brass取向体积分数相当时,在0°→90°方向上,合金强度、延伸率和导电率的差别较小.
关键词:
Cu-Cr-Zr合金
,
织构演变
,
性能
黄真
,
沈以赴
,
朱永兵
,
顾冬冬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8.02.015
采用高能球磨机,利用机械合金化原理,在室温下于20钢表面制得Cr合金层.采用SEM、EDS、XRD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技术分析Cr层的显微形貌、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并初步探讨合金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本实验工艺能在20钢表面形成界面结合良好且厚度为60-80 μm的Cr合金层.显微硬度测试表明,合金层最大显微硬度值高达661HV0.1,是基体硬度值的3倍多.界面处的显微硬度呈现梯度变化,对合金层起到很好的缓冲和支撑作用.分析其机理可知,大量机械能的输入促进了粉末与基体的结合,加快了原子问的扩散,使得Cr合金层得以形成.
关键词:
高能球磨
,
Or合金层
,
界面
,
显微硬度
朱永兵
,
沈以赴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机械合金化(MA)工艺,以W-25%CuO为原料,球磨参数设置为:球料比20:1、球磨转速500 r/min,球磨时间范围1~40 h,采用球磨20 min、空气冷却30 min的循环球磨方式.对不同球磨时间条件下制备的粉末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通过MA工艺可在较短时间内(1 h)获得W-Cu纳米晶粉末,球磨时粉体中的CuO发生了还原,部分W被氧化成WOx(x=2~3),球磨后w粉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2.5 nm左右,最小晶粒5~6 nm;W粉颗粒的最终形态为球形,并被Cu所包覆.
关键词:
W-CuO
,
纳米晶
,
粉末
,
机械合金化
,
球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