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伟
,
徐建峰
,
朱梦冰
,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羟基与对甲苯磺酰氯和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的分步反应或者与二异氰酸酯的反应,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的端羟基分别转化为端氨基和端异氰酸酯基。将带有端羟基、端胺基和端异氰酸酯基的MPEG分别与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MPP)反应,制备聚丙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并比较不同体系的动力学。MPEG端基官能团与MPP链上马来酸酐的反应活性顺序为:-NCO〉-NH2〉-OH。在端异氰酸酯基MPEG与MPP反应体系中,随n(NCO)/n(MAH)增大,PEG接枝率增大;随MPEG分子量增大,接枝到PP链上的PEG支链数目减少。
关键词:
聚丙烯接枝聚乙二醇
,
端基官能团转化
,
反应动力学
沈俊
,
张洪文
,
朱梦冰
,
丁永红
,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DSC)、萃取/平衡溶胀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了双硫酯结构对二甲基丙烯酸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速率、凝胶行为和交联结构的影响.聚合速率取决于双硫酯Z基团的稳定作用,Z基团为苯基时聚合速率最慢,Z基团为环己基时聚合速率最快;二硫代苯甲酸苄酯(BDB)中Z基团的强稳定作用使中间态自由基浓度增大,中间态自由基的双基终止导致凝胶点提前;环己基二硫代甲酸苄酯(BCDC)中Z基团的弱稳定作用使反应控制能力下降,不利于交联网络的均匀性.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
双硫酯
,
聚合动力学
,
交联结构
朱梦冰
,
甘泉
,
刘晶如
,
徐之光
,
张洪文
,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考察了二硫代苯甲酸苄酯(BDB)用量对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甲基醚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交联聚合动力学、凝胶行为和交联结构的影响.随BDB用量增加,增长自由基浓度降低,导致聚合速率不断下降.链自由基与休眠链的加成反应进入扩散控制后使得RAFT交联聚合出现自加速,随BDB用量增加自加速推迟.当双键/BDB的物质的量比小于100/1时,凝胶点随BDB用量增加而降低;在高BDB用量下,凝胶点随BDB用量增加而增大.交联密度随BDB用量增加有所增大,交联网络结构更加均匀.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
双硫酯
,
动力学
,
凝胶行为
,
交联结构
丁永红
,
张微微
,
朱梦冰
,
蒋姗
,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两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b-聚苯乙烯(PEO-b-PS)和三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b-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丁酯(PEO-b-PS-b-PBA),再将聚丙烯酸(PAA)分别与PEO-b-PS和PEO-b-PS-b-PBA进行溶液共混和旋涂成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PAA对2种嵌段共聚物薄膜微相分离形貌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PEO-b-PS/PAA共混薄膜呈现PEO/PAA为分散相以柱状形态垂直分布在PS连续相中的微相分离形貌,柱状微区尺寸随着PAA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当PAA质量分数达到30%后,PEO/PAA分散相向层状形态转变.PEO-b-PS-b-PBA与PAA共混后,PEO/PAA相区从原先平行于薄膜表面排列的层状形态向随机取向的柱状形态转变,PS微相区在薄膜表面形成细小的锥状突起,随着PAA质量分数增加,PEO/PAA柱状微区向薄膜表面垂直排列取向得到增强,PS微相区的突起程度降低.
关键词:
含聚氧化乙烯链段嵌段共聚物
,
聚丙烯酸
,
共混薄膜
,
微相分离形貌
张微微
,
徐之光
,
朱梦冰
,
俞强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实现对PEO-b-PS薄膜微相分离形貌和纳米结构的调控,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不同嵌段结构的PEO-b-PS,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嵌段结构及热处理条件对溶液旋涂制备的PEO-b-PS薄膜微相分离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EO-b-PS薄膜发生微相分离后呈现PS锥状突起的分散形貌;提高热处理温度使微相分离加快,相分离程度提高,PS微区尺寸增大;延长热处理时间使PS锥状突起更加明显;PEO链长一定时,PS链长增加导致PS锥状微区数量和尺寸增加;PS链长一定时,PEO链长增加使PS锥状微区数量减少;嵌段比一定时,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增加使PS微区尺寸增大.通过调节PEO-b-PS嵌段结构和薄膜的热处理条件,可以实现对PEO-b-PS薄膜微相分离结构的控制.
关键词:
氧化乙烯与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
薄膜
,
微相分离
,
形貌结构
,
热处理条件
沈鹏
,
杨兴成
,
朱梦冰
,
丁永红
,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不同流延工艺条件下制备HDPE流延基膜,经过热处理后施加单向拉伸作用使流延基膜转变为微孔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以及孔隙率和透气率表征流延基膜的取向片晶结构和微孔膜的孔结构,研究了流延工艺条件对基膜的取向片晶结构及拉伸成孔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牵伸比可以明显增加片晶取向程度,使基膜获得更好的拉伸成孔性;提高流延辊温度能增加基膜结晶度和片晶厚度,取向片晶结构更加完善;施加风刀冷却可以通过形成稳定取向晶核来促进基膜形成取向片晶结构,提高其拉伸成孔性.
关键词:
聚乙烯微孔膜
,
流延基膜
,
流延工艺
,
取向片晶结构
,
拉伸成孔性
杨菁菁
,
徐之光
,
朱梦冰
,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开环聚合(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不同嵌段结构的嵌段共聚物PCL-b-PMMA,使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发生了微相分离,聚ε-己内酯(PCL)链段形成柱状微区;PCL链段体积分数较低时,薄膜表面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链段聚集为主,但未在PCL柱状微区上方形成覆盖,从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孔洞;随PCL链段体积分数增加及PMMA链段分子量下降,PCL柱状微区面积增加,向薄膜表面迁移并逐渐形成覆盖,造成薄膜表面孔洞消失。
关键词:
PCL-b-PMMA
,
薄膜
,
微相分离
,
形貌
朱梦冰
,
吕亮
,
蒋远媛
,
王少峰
,
王晓东
,
黄培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07.06.016
采用静态热机械分析仪(TMA)考察了聚酰亚胺(PI)薄膜的热形变行为.在温度校正的基础上,对聚酰亚胺薄膜的亚胺化程度、玻璃化温度以及热膨胀系数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MA在一定载荷下测得薄膜的二次亚胺化表现为尺寸收缩.比IR更好地反映亚胺化程度,经过拉伸后薄膜的Tg有增加的趋势;与DSC相比,TMA对薄膜的Tg有更好的感应度,完全亚胺化PI的Tg达374.3℃;消除热历史后,材料的α升高,热循环次数对α影响小.
关键词:
热机械分析
,
温度校正
,
聚酰亚胺薄膜
,
亚胺化
,
热膨胀系数
蒋姗
,
沈鹏
,
谢洵
,
朱梦冰
,
丁永红
,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不同的4种聚丙烯树脂为基材,并在聚丙烯(PP)分子链上引入长链支化,通过熔融挤出得到流延基膜,经拉伸后形成微孔膜.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表征了PP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长链支化结构对PP流延基膜片晶结构和微孔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P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可以使基膜片晶取向度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基膜具有更高的片晶取向度.流延基膜的取向片晶结构越完善,拉伸后形成的微孔数量越多,孔分布越均匀.微孔膜结构也与片晶间连接链密度以及长短连接链比例有关,适当比例的长短连接链分布可以获得较好的孔形态.在线型PP中添加少量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可以改善基膜的取向片晶结构,提高微孔膜的孔隙率和透气性,但LCB-PP含量较高时导致片晶取向度下降,孔隙率和透气性下降.
关键词:
聚丙烯
,
微孔膜
,
流延基膜
,
链结构
,
取向片晶结构
刘晶如
,
朱梦冰
,
俞强
,
朱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超支化聚醚对聚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体系(PEG/IPDI)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PEG/IPDI体系的固化反应表现活化能约为53.278 kJ/mol,反应级数为0.914,指前因子为1.500×105 min(-1);加入6%的超支化聚醚后,体系的固化峰温升高,表观活化能、反应级数和指前因子分别提高至87.577 kJ/mol、0.960、1.201×10(10)min(-1),机理函数仍遵循Avrami-Erofeev方程G(α)=[-ln(1-α)](n),只是方程中的指数n有所变化.超支化聚醚对PEG/IPDI体系的固化反应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但不改变固化机理.浅析了超支化聚醚影响PEG/IPDI体系固化的原因.
关键词:
超支化聚醚
,
聚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
固化动力学
,
差示扫描量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