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
,
朱娜琼
,
何燕霖
,
李麟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对Fe-12.4Cr-0.13C(质量分数,%)合金在780℃分别进行10 h,100 h,200 h的时效处理,研究了合金中析出相在高温时效过程中的粗化行为.采用化学萃取、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EM)分析测定了不同时效条件下析出相的形貌与类型,并且在此基础上采用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确定其尺寸分布;同时,采用热力学与动力学计算模拟铁铬碳合金碳化物的粗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激光粒度仪研究碳化物平均粒度及其分布是可行的,且采用TC-DICTRA软件中的移动界面模型可较为准确地计算该碳化物的尺寸变化规律.
关键词:
高温时效
,
碳化物
,
激光粒度仪
,
热力学与动力学计算
吴其浩
,
朱娜琼
,
何燕霖
,
李麟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12.04.004
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两相区(780~820℃)等温处理对含镍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hermo-Calc软件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该成分的试验钢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均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强韧性配合,抗拉强度达到1 000 MPa,延伸率达到20%以上,其中强塑积最大值达到24 036 MPa%.
关键词:
镍
,
TRIP钢
,
热力学软件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何燕霖
,
朱娜琼
,
邵光杰
,
邹楠
,
李麟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10.05.003
采用PPMS物性测量系统测定了纯Cu在不同磁场强度(0、3、6、9 T)作用下,2~300 K温度区间内的比热值以及纯Fe在0~9 T磁场强度范围内,5~300 K温度区间的等温磁化曲线.根据实验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强度为0~9 T的外加磁场作用下,纯Cu、纯Fe在所研究温度范围内的比热值基本无变化;在研究其固溶体或化合物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自由能时,应当重在考虑磁场强度对其混合自由能的作用.
关键词:
PPMS
,
磁场强度
,
比热
,
纯金属
吴雪婷
,
鲁晓刚
,
朱娜琼
,
何燕霖
上海金属
为了测定Co-Mn二元系fcc相的互扩散系数,实验制备了Co/Co-20at% Mn、Co/Co-32at% Mn和Co/Co-40at% Mn三种扩散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扩散,并采用电子探针显微成分分析(EPMA)得到扩散微区的成分浓度曲线,运用Sauer-Freise方法进而拟合得到互扩散系数.研究表明:本实验得到的扩散系数与日本学者Iijima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在950℃及1 100℃温度下,当Mn含量高于20at%时,两者数据相差较大,故在高Mn区仍需补充扩散实验.
关键词:
Co-MR
,
扩散偶法
,
EPMA技术
,
互扩散系数
,
Sauer-Freise方法
卢丽
,
朱娜琼
,
何燕霖
,
李麟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11.03.003
对高温时效条件下Fe-12.4Cr-0.13C(wt%)合金中碳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了计算与研究.研究中采用Thermo-Calc(R)软件对碳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了热力学与动力学计算,而后采用HRTEM结合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表征了组织中碳化物的类型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Fe-12.4Cr-0.13C合金经780℃长时间时效处理后,组织中析出M23C6型碳化物,当时效时间由10 h增加到100 h后,其平均等效粒径由361 nm增大到495 nm,具有明显的粗化行为.
关键词:
Fe-Cr-C合金
,
时效
,
碳化物
,
析出
,
粗化
何燕霖
,
朱娜琼
,
吴晓瑜
,
李麟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时效处理条件下富Cr碳化物在Fe基多元合金中的演变行为进行了分析与计算.采用3DAP,XRD以及TEM技术表征了组织中碳化物的类型及尺寸随时间的变化,而后采用Thermo-Calc和PANDAT软件对碳化物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热力学与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经800℃时效处理后合金组织中初始形核的相为M23 C6型碳化物,10 min后该析出相的半径约为9 nm,而100 h后M23 C'6型碳化物逐渐向稳定相M,C,型碳化物转变;结合Thermo-Calc和PANDAT软件的计算结果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碳化物类型以及颗粒尺寸随时效时间的变化行为.
关键词:
铁基合金
,
富Cr碳化物
,
时效处理
,
热力学与动力学计算
,
3DAP
徐晓军
,
朱娜琼
,
鲁晓刚
,
何燕霖
上海金属
结合扩散偶技术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利用Sauer-Freise方法,得到FCC Ni-Cu合金在1 123、1 273 K温度下的互扩散系数和Ni-Mn合金在1 273 K温度下的互扩散系数.实验证实互扩散系数是温度与成分的函数.利用所得互扩散系数外推得到1 123、1 273 K温度下Cu在Ni中的计算杂质扩散系数和1 273 K温度下Mn在Ni中的计算杂质扩散系数.
关键词:
Ni-Cu合金
,
Ni-Mn合金
,
扩散偶
,
Sauer-Freise方法
,
互扩散系数
陆惠菊
,
朱娜琼
,
何燕霖
,
李麟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热力学计算以及XRD分析技术对18Mn-Si系TWIP钢的层错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Mn-Si系TWIP钢在淬火状态下为全奥氏体组织,拉伸变形以后出现变形孪晶和α马氏体相;该钢种的层错几率和层错能分别为2.6×10-3、17.3 mJ/m2,说明其在拉伸应力作用下将同时发生TWIP效应和TRIP效应,该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对于18Mn-Si系TWIP钢而言,其在298 K条件下层错能(SFE)和层错几率(Psf)存在如下关系,即,SFE(298 K)=4.498×10-2/Psf。
关键词:
层错能
,
TWIP效应
,
TRIP效应
吴其浩
,
熊杰
,
朱娜琼
,
何燕霖
,
李麟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室温拉伸实验并结合SEM、TEM、XRD以及X射线应力仪原位测定技术,研究不同TRIP处理条件下的高强度TRIP钢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当两相区处理为800 ℃×3 min贝氏体区处理为400℃×5 min时,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可达975.68 MPa,伸长率为27.88%,强塑积可达27202 MPa%;在外加应力作用下,TRIP钢中残留奥氏体在屈服点之后发生向马氏体的转变,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为应变诱发相变;同时,残留奥氏体随应变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减缓,其强塑性越好,残留奥氏体发生向马氏体的渐进式转变使其TRIP效应更为显著;此外,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多呈薄膜状,具有较好的强塑性.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
,
原位测量
,
残留奥氏体
,
贝氏体区等温
,
渐进式转变
郑伟森
,
何燕霖
,
朱娜琼
,
李麟
上海金属
相变点的计算对预测TRIP钢的相变行为,有效进行成分优选与工艺控制至关重要,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热力学数据库.目前涉及TRIP钢合金体系的热力学参数较多,取自不同参考文献建立了两个TRIP钢多元合金系(Fe-C-Mn-Si-Al-Ni)的热力学数据库,并应用Thermo-Calc软件对5种实验钢的相变点与(α+γ)两相区相分数进行了计算.同时采用膨胀仪与定量金相分析技术进行实验测定.结果表明,FEDAC数据库仅适合预测低铝TRIP钢的A3温度;而FEDAL数据库不仅适合预测低铝TRIP钢780℃以下的相分数,而且对高铝TRIP钢两相区相分数的预测也较为准确.
关键词:
热力学参数
,
TRIP钢
,
相分数
,
相变点
,
Fe-Al-C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