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宇鹏
,
李士同
,
雷廷权
,
陈方生
,
朝志强
,
朱瑞富
钢铁研究学报
从奥氏体中原子分布和八面体的原子组态两个方面证明了晶胞类型的多样性,在Fe-Mn(Cr)-C奥氏体中,含1个Mn(Cr)原子晶胞的存在概率最大;建立了Fe-12 Cr-1.0 C和Fe-10 Mn-1.0 C马氏体的价电子结构.在含C-Mn(Cr)晶胞中,C-Mn(Cr)键最强,且其共价电子对数超过相应成分奥氏体中的共价电子对数.
关键词:
Fe-Mn(Cr)-C合金
,
马氏体
,
价电子结构
吕宇鹏
,
朱瑞富
,
李士同
,
雷廷权
,
董玉平
,
朝志强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组织观察、成分检测、热力学计算和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超高锰钢中两次匹配异质形核机制.结果表明:试样中的复合化合物主要由CaS,CeS和TiC组成;合金凝固时的形核顺序为CeS(CaS)→TiC→奥氏体;CeS及CaS的(100)晶面与TiC的(001)晶面、TiC的(100)晶面与奥氏体的(001)晶面匹配良好;CeS(CaS)凝固时可作为TiC的异质形核核心,而TiC又可作为奥氏体的形核核心.CeS(CaS)/TiC/奥氏体通过两次匹配的方式促进异质形核.
关键词:
超高锰钢
,
两次匹配
,
异质形核
朱瑞富
,
吕宇鹏
,
李士同
,
朝志强
,
王世清
,
王晓燕
钢铁
研究了变质系列锰钢的耐磨性与磨面硬度、磨面组织、主要磨损机制及磨损冲击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成分变质锰钢的耐磨性与磨损冲击功之间呈抛物线关系,耐磨性峰值的位置随锰含量的降低而向较低磨损冲击功方向移动;与耐磨性峰值对应存在着一个"最佳磨面硬度范围"和"适配冲击功范围",在此范围内材料的耐磨性最高,主要磨损机制为显微切削+浅小凿坑+轻微剥落;钢中形成适量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有利于耐磨性的提高.
关键词:
锰钢
,
变质处理
,
耐磨性
吕宇鹏
,
李士同
,
朱瑞富
,
朝志强
,
王世清
,
王晓燕
钢铁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成分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变质处理对超高锰钢铸态和热处理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可使铸态组织中的奥氏体晶粒明显细化,晶界碳化物的网状特征消失;使热处理组织中的夹杂物球化,碳化物细化,且分布更加均匀弥散;超高锰钢凝固时的形核次序为CaS(CeS)→TiC→Fe3C(奥氏体),它们可通过两次匹配异质形核的方式提高形核率,增强变质效果.
关键词:
变质处理
,
超高锰钢
,
组织
陈方生
,
齐宝森
,
彭其凤
,
朝志强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在含沙泥浆中不同冲击速度(1.4,2.4,3.6和5 m/s)下40Cr钢的调质与离子渗氮试样的冲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调质试样的冲蚀失重明显高于离子渗氮试样,并且其冲蚀失重随冲击速度的增加发生明显变化,表面呈现明显凹坑;而离子渗氮试样的冲蚀失重极少,并且其冲蚀失重随冲击速度增加变化不大,表面损伤不明显.这说明离子渗氮后40Cr钢表面形成的坚硬氮化物结构具有优良的抗冲蚀能力.
关键词:
冲蚀
,
离子渗氮
,
结构
,
调质
,
冲击速度